「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完美。」有時候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突然認清自己的不完美
「好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啊!」曾經的我也是這麼想的。總以為只要努力念書、考到好的大學,未來就能找到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做個想像中優雅又有自信的女孩,那樣質感的生活著。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我相信多少也都曾經這樣想像著,生活該是多麼朝氣蓬勃又閃閃發光。但,現實生活,時常不如自己所想,努力在職場上當一隻勤奮的螞蟻後,以為下班就可以享受生活,卻發現時常在下班時間還在思考公事,以及面對如蒼蠅般,成群飛來的生活開銷、房租、保險等等,突然發現原來現實根本不一樣。
隨之而來,時常是無止盡的後悔、崩潰、無助,擔心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再努力也沒有用了,所以開始想把日子過得頹廢,早就忘記從前的自己,是多麼有拚勁的一個人。「人生差不多也就這樣了吧?再怎麼努力不可能完美了。」
完美議題竟與成長有關
之所以如此追求完美,很大因素受到小時候的教育影響,因為我有一個凡事都要完美的媽媽。舉個例子:在寫作業時,她除了會要求我把字寫得工整外,連每個字的一點、一撇都要在對的位子,稍微偏上或偏下來一些都不能,必須要讓整體的字宛如寫書法一般,只要比例稍微有些不對,就會直接擦掉重來。
長大後,遇到的某個主管也總是如此,時常以「文句不通順」為理由,直接將整份文件退回去重改,因為時常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有次在繳交新聞稿前,我先拿給好幾位資深同事過目,得到的評價都是可以、沒什麼大問題,甚至還有人稱讚寫得不錯,結果一拿到主管那裡,又是得到文句不通順駁回。
如果心有餘力可以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那當然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那時手上有一堆案件追著我跑,就為了那一兩句話來來回回改了七八次,我認為相當不符合時間成本。
上面的例子,都是我成長中真實的案例,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這些過程中所花費的心力,其實可以拿去做更多事情,這樣的追求完美,根本是一種病態。
為了完美所以我們控制
我們在無形中,其實常會帶著這樣的意識成長,以為自己必須要完美,才是一個值得被愛的孩子,以為自己必須要完美,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一旦做不到,就很容易全盤否定過去的種種努力。
雖然平時寫出來的文章多半比較正向,但上述的第一段,確實是偶爾下班之後, 會在腦中響起的念頭,不明白自己究竟為何而努力著。我們為了達成完美,時常要掌控著許多事情如預期的發生,一旦發現失去控制,便會產生莫大的無助感。
我們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與「再努力也沒有用」的無助感相似的理論,是來自於行為學派對於老鼠所進行的實驗,心理學家運用對老鼠進行隨機的電擊,讓老鼠失去掌握自己人生的感覺,到最後直接自我放棄,漸漸地連嘗試也不願意,心理學上稱這種情況為「習得無助」。
因為失去控制所以放棄
最近總在想著,究竟是因為生活真的苦到過不下去,還是因為難以達成想像的美好,所以我們覺得無力呢?
仔細思考後,才發現有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有過高的期望。
因為我們這個世代,在成長過程中,被洗腦得太過於天真,把許多事情想得過於美好,但當我們真正出社會以後,發現時代改變了,經濟越來越蕭條、天災人禍越來越多,就會容易產生失望感,而這種感覺,又讓我們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就乾脆不努力了。
社會給我們美好的想像
會有過於美好的想像,一部份來自於社會媒體,總愛報導「XX歲,就買了一間房」、「XX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只放上片面的資訊,卻完全忽略掉對方努力的過程,好像成功都是唾手可得一般。
此外,比起老來成功,現金更推崇年輕人成功這樣的文化,導致我們總以為自己沒做到,好像就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但其實還在生活中掙扎的我們,以及滿街創業失敗的例子,才是社會真正的常態,只可惜新聞根本不想寫。
另一部份是因為經濟環境真的在劇烈改變中,以前父母的年代,賺錢的方式雖然較單一,但當時經濟正在起飛,所以鑽錢的速度快,而且物價和房價,也沒有現在如此地昂貴,自然就會傳遞一種,好像賺錢很容易的錯覺,但是時空背景根本不相同,何來的比較基準值呢?
重新檢視完美主義的我
最近想要重新打起精神的我,試著在認清自己與完美的距離,不需要一步登天,而是該按部就班地去規劃,接下來的每一年要完成什麼目標、每一個月要學多少事情、每一天要學多少句子。
如同上一篇所說的,把事情看得更全面以後,將其拆解成許多小細項,一個一個隨著時間慢慢去累積,等到三年五年後,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遙遠。
而且也在過程中,不斷學習鼓勵自己,即使有些地方還沒有做好,但也還是有些地方已經做的很棒,我真心地認為,自己在過程中有努力、認真,就已經非常棒了。社會無法給予的自信心,只能從我們練習富養內在開始。
我真心覺得好難,但往這個方向前進,總有一天一定能活得越來越自在。
(以上圖片皆來自canva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