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尋訪(台北篇)-昆明園
有記憶的食物,是有溫度的。
我因為愛吃,再加上總是遇到許多貴人,我認為自己在這個年紀可以吃到許多好吃的東西、進入昂貴的餐廳,是相當值得感激的事情。但是,有很多食物不見得多昂貴,甚至不是在味道上出類拔萃,只因為相連的回憶,每每回想起來,這些食物在心中的地位總是崇高無比。
因此,我想藉由一系列的文章,來介紹那些對我具有相當意義的食物。從這篇開始,我想回來介紹我真正的地盤—台北那些對我具有意義的食物。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食地圖。多半因為生活圈的改變,這地圖的範圍也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國小時可能是學校附近的麵店或泡沫紅茶館;國中時可能是上學途中的早餐店;也可能是高中附近,因為寺廟以及百貨公司林立所誕生出的美食圈。我至今仍然相當後悔,高中時沒能好好探索我學校附近的美食地圖。當時一放學只想著回家,未曾注意高中周遭的環境可是通往文昌廟、赤峰街、中山新光三越,甚至迪化街、大稻埕碼頭的樞紐。(這樣說明應該就知道我是哪個高中?)
不過我今天要介紹的這家餐廳,在我的美食地圖上,甚至是我品嘗美食的歷史上,都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昆明園。
首先是它在我美食地圖中的地位。前面有提到,我所說的美食地圖跟生活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這家位在南京復興站的昆明園到底是我生活中的哪一部分呢?
大家絕對猜不到,它是我「看醫生」的生活圈。
在我國小到國中時期,因為時常去看中醫調養身體(頻率大概一、二個禮拜一次),所以很常來到南京復興捷運站附近(診所位置)。早上等掛號,看完醫生也是接近中午,一家人便會在這吃完午餐才回家,也讓我有了特殊的生活圈兼美食圈。(不過,今天介紹的昆明園是我們平常晚上才會用餐的地方,真正吃午餐的餐廳是另外兩家,之後再介紹。)後來發現,這家昆明園雖然地處偏僻,但在交通上,離我們平常看電影的長春國賓相距不遠,逐漸成為我們美食的首選。
南京復興站五號出口的這條巷子進去再左轉,就是昆明園
這家店的第二特別之處在於,它提供的食物—中東式食物,除了印度餐廳外,我還沒吃過任何相似的食物風味,其中有許多菜,我也只有在這家餐廳吃過。可以想見,這類味道對當時還是國小時代的我有多麼刺激新奇,甚至影響著現在的我,在咖哩味道的挑選上,都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台式、日式,甚至對有些人也算新奇的泰式咖哩,只鍾情於中東、印度那種香料味重的咖哩。
不過,昆明園對我來說,不但在味覺開發上扮演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位,它在諸多意義上也是獨一無二。如果有人問我至今最喜歡的餐廳是哪家,我不會把任何餐廳排在昆明園前面。
我在國中時,第一次進這家餐廳用餐。當時餐廳燈光有些昏暗、灰綠色調,還有很多外國人(看起來就像伊斯蘭教徒)不發一語地坐在位子上。我家人說一開始還以為它是律師事務所,果真如此。總而言之是一家外觀會讓人有些猶豫要不要進去的餐廳。裡面的餐桌也很奇特,玻璃墊下壓著數國的紙幣。
這是我進這家餐廳的第一印象—安靜而詭異。
這時,前來點餐的老闆問我們要吃什麼。從他略深的膚色還有濃重的口音可以知道他並不是台灣人。令我驚訝的是,不論我們點餐點了多少,這位老闆都默默地聽著,只有偶爾會以一聲「好」附和,可是他送餐時卻一個都沒有漏。正當我驚訝於他的記憶力,準備把咖哩倒在飄著奶油香的烤餅捲起來吃時…
「你吃的方式不對」
「什麼?」
「烤餅不是這樣吃的,我教你」
話才說完,老闆就俐落地把我才剛鋪好在盤子上的烤餅摺回籃子裡,並且豪邁地舀了一匙咖哩倒在盤子上,撕下一塊烤餅、用烤餅沾醬、捏住咖哩的餡料,變成一口可吃下去的量。
就是這段教學,讓我對這位看似木訥實則熱心的老闆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細心地瀏覽菜單時,才發現菜單的開頭寫著這位老闆對他妻子法蒂瑪(也是這間餐廳的掌廚)的感謝,謝謝她燒的一手好菜,也謝謝真主阿拉。雖然是賣異國料理,但這段文字所包含的溫暖卻讓我有種家庭料理的感動。
去了幾次之後,我們家也漸漸地在這裡確立自己的菜單,雖然偶爾會加點些菜做變化,但是仍然有不可動搖的名單,是我們每次造訪必點。
奶油烤餅
在這裡,不是飯不是麵,烤餅才是這裡的主食,雖然不是主角,烤餅卻是所有主菜不可或缺的搭檔。剛出爐的烤餅很燙,但是湊近聞會有相當誘人的奶油香。
印度奶茶
說明一下,奶茶就跟咖哩一樣,非常多國多樣。印度奶茶不像港式奶茶味道濃厚,雖然有一點像泰式奶茶但是香料味更重,嘗起來會有肉桂、茴香的味道,我雖然各式飲品都樂於嘗試,但也知道很多人不是很能接受特定香料的味道。
要說到主菜了,這三道我到現在沒有吃過類似的口味。
田都里烤雞
或是坦都里烤雞。用大量的香料抹在雞肉身上,外皮顏色比台灣的紅槽肉鮮豔,香氣四溢,讓人吃得欲罷不能。雖然可能也是高熱量食物,但是外表粗獷的它,我真的吃幾支都不會膩。
三巨頭一號
檸檬烤魚
說是烤魚,但是一定也經過「炸」的流程。整尾外皮酥脆,裡層的魚肉鮮嫩飽滿,再淋上檸檬汁,味道又更上一層樓。這道往往一上桌,就被我們的筷子拆地四分五裂,也因為它是少數不用配烤餅就可直接吃的料理,我通常會直接先夾來吃,無烤餅,純粹品嘗魚肉的滋味。
三巨頭二號
慕沙卡
如果說這主菜三巨頭裡一定只能挑一個來吃,我會捨棄前兩個選慕沙卡。慕沙卡(茄子燴牛肉)或許會讓許多人退避三舍,但誰想的到曾經如此排斥茄子的我,會被茄子+牛絞肉+優格的料理給征服呢?沒錯,就是優格!優格在台灣大部分被作為甜品使用,但是無糖的優格跟起司一樣,在料理界也是相當廣泛地被使用,印度咖哩常看到它的蹤跡。而這道慕沙卡,茄子因為吸附牛絞肉的油脂,變得風味十足,但是過於油膩,所以優格跟一些切丁蔬菜便以「酸」來中和這道菜,扮演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巨頭三號
這道菜不但開啟我對使用優格的認知,還讓我知道茄子並不是顏色怪異且一無是處的蔬果,相反地,它就像海綿,可以吸附各種味道,本身又極具水分,保留蔬果淡淡的清香,是許多重口味菜的好搭檔。(日後如果有介紹到「上園樓」會再提到茄子)而這道慕沙卡適合淋在飯上,當然也很適合搭配烤餅一起食用,真的是我們每次來昆明園必點的菜。
由於這家餐廳味道特異但我又情有獨鍾,知道有不少人沒辦法像我一樣被它的美味所感動,它到後來竟然變成我判斷「這個朋友值不值得我帶他進昆明園?」的標準。不是說沒有被推薦過的朋友就不夠好,但是我的確會因為朋友的種類、對美食的喜好程度來判斷是否需要推薦,而吃過昆明園並對之讚不絕口的人,也當然會在心中被我特別標註,像是分享了一個共同的秘密。
隨著診所搬遷,我們去光顧的次數逐漸變少,但因為它平常就被我們當成大餐等級的餐廳,平日也不會專程去吃它,所以也沒有很明顯的疏離感。重要的是,這間店我認識了十年,就算位置偏僻,我還是可以不透過導航找到它;重要的是,儘管相隔十年之久,老闆對我們的記憶就像當年聽我們的菜單不用筆記一樣,十年來一如往昔,在我們開門、走進餐廳的當下,就會熱情地張開雙臂迎接我們,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
可愛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