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北邊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賣小吃「雜糧煎餅」,或稱「煎餅果子」
簡單說就像是中式版本的可麗餅
沒有果醬、美乃滋、水果罐頭、火腿或起司,而是塗鹹香甜麵醬、放上炸薄脆
折疊後包裹後,對半一切
在中國北部的寒冬,以銅板買份現煎熱騰騰煎餅,暖意十足
發現嘉義市區也有一間雜糧煎餅店,決定找時間來吃吃看
原文網址:https://anny2949.pixnet.net/blog/post/362475578
-----------------------------------------------------------------------
餐廳名稱:幸福滿滿手工饅頭 ‧ 山東雜糧煎餅 (嘉義市西區林森西路420號)
餐廳連結:官網
營業資訊:05-2276889 週一至六 10:30-18:30;週日休
餐點介紹:包子/饅頭/其他蒸點/餅類/水餃/夾饃/飲料
用餐日期:2022.01
-----------------------------------------------------------------------
幸福滿滿手工饅頭 ‧ 山東雜糧煎餅 的店面
就跟嘉義火車站前站前一樣都是在林森西路上,直接從車站步行過去也很方便,約10分鐘內就會抵達
附近就是很有名的嘉義市景點「花磚博物館」
(擋臉model:J哥)
網路上寫十點就營業了,將近20分到卻發現老闆似乎也「才剛到」
原來是最近才改為10:30才開始營業,老闆要我去「看看展覽再過來」
我不要看什麼展覽! 我就是要來吃您的餅的呀!!
總之NiNi還是先去附近文具店採買後,約十一點又走回來啦
(擋臉model:J哥)
從Google Map上看到有人內用,因此我一直以為有一區內用的座位
親自到店後才驚訝發現,店內擺著電動攪拌缸、壓麵機、烘箱、冷凍櫃等大型器材
與其說是內用座位,更像是老闆內勤工作區域,臨時清出來的桌面
差不多坐兩、三人就已經滿了
當天NiNi是第一個人客,後來又同時來了四、五個人客都說要內用
老闆也非常熱心地請他們進來,然後到後方小房間拎出幾張高板凳
後來的人客只得椅子坐,比較克難地靠著牆、坐著吃了
蒸箱內有山東白饅頭、全麥、黑芝麻、薑黃起司、黑糖堅果、蔓越莓牛奶饅頭
金黃色圓滾滾的薑黃起司饅頭看起來很不錯呢! 全麥饅頭用料實在,包滿堅果和芝麻
十一點到時,老闆正在「炸薄脆」炸薄脆就是炸的麵皮
是雜糧煎餅內不可或缺的一項食材
看到網路食譜也有人直接拿炸餛飩皮來炸,相當方便
炸好的薄脆,表面會有氣泡膨脹、破裂產生的圓形坑坑巴巴
加上大多是方形的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放大版的菜脯餅
原味煎餅
單點NT 40
內容:煎餅、雞蛋、薄脆、甜麵醬、辣椒醬、生福山萵苣
對半切後面積還是直接超出了盤子不少,視覺就先讓人飽三分了
內容最簡單的「原味煎餅」,側面看稍微乾扁些
若是點其他有加肉口味,甚至直接點肉多多,側面看起來更澎湃
山東雜糧煎餅薄而帶脆,稍微回溫後變的比較韌一些
但畢竟還是薄的,咀嚼起來並不費力,邊緣帶點焦香
特製的甜麵醬鹹香夠重味,卻吃到後來也不會讓我覺得很膩
加的少少辣醬,有明顯的辣椒香氣,且一開始只是些微辣,後來則會慢慢累積
緩慢又綿長持續刺激舌下
肉夾饃,是源自陝西的小吃,包肉夾饃的麵餅就叫做「白吉饃」
用中筋麵粉、水、酵母、鹽、糖(改善發酵程度用),可另加泡打粉、油,成糰發酵
發酵後的麵團擀成長橢圓形、捲起來後再壓扁,圓扁狀的麵餅上就有螺旋紋路
陝西人對於「優秀的」白吉餅會稱之「虎背鐵圈菊花心」,也就是
外有接觸烤盤而呈現一圈烙烤的痕跡,中央則會有放射狀的漸層上色
老闆從冷藏櫃取出一片已經是熟的白吉饃,橫切但未斷
然後在不沾鍋內倒油,二度煎烤白吉饃
幸福滿滿手工饅頭 ‧ 山東雜糧煎餅 的白吉饃,沒有虎背鐵圈菊花心
且看起來比我看過的任何白吉饃都來的大跟扁平
我太早去了? 老闆的滷肉看起來還沒滷透呢
切成大塊的三層肉還未被滷到上色,肥厚的脂肪層還是偏白
現剁三層肉,只是把大肉塊切成小肉塊而已
沒有像我方才說的剁三、五分鐘,滷肉都要變成Ciao肉泥了(沒那麼誇張)
豬肉肉夾饃
單點NT 50
內容:白吉饃、滷三層肉、生福山萵苣、甜麵醬
滷肉的份量不少,不過果然八成都是沒有滷透的肥肉,口感還是很Q、帶點筋膜
而不是入口即化的口感
白吉饃有我喜歡的扎實帶咬勁的口感,不過薄了點且外層抹非常多油...
覺得抹油煎沒有比較香,徒然讓人無意間吞更多熱量而已
甜麵醬跟福山萵苣跟煎餅是一樣的,甜麵醬依然夠香、刺激味蕾
生萵苣葉也因為跟熱熟食一起包著,所以吃的時候則是呈半生熟狀態
搭甜麵醬也是蠻好吃的
總之,醬好吃、滷肉和夾饃不ok
原文網址:https://anny2949.pixnet.net/blog/post/362475578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到其他平台去逛逛囉
痞客邦部落格 NiNiGaGa
NiNiGaGa粉絲專頁 NiNiGaGa
貓小孩J哥Na哥粉絲專頁 這個與那個 This & That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