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幫你訂到熱門餐廳,事後卻要你幫他出錢,你會買單嗎?
這兩天看到不少餐飲界朋友分享,某位網友在IG發文:「好友邀請我去一家台北數一數二難訂,需要有會員制才能訂位的餐廳,食物加上sake paring 一個人大約八千多,買單時店家卻給了一張一萬六千多的帳單,滿滿疑惑下才被告知原來每一個人都需要請主約人。
『餐費一個人7500x2 +10% = 15000 +10% = 一份是你自己的,另外一份是請我的。』請主約人不是大家一起share 他的餐費,而且全場每一位都要多請他一份。所以,店家能收取一個人一萬六千多的餐費,一個晚上能多收十萬多的餐費。」
隔天,網友再次發文回應:「毫無疑問,這位主約人問題非常大。那天在場就我所知,至少有一半的人被收了雙倍的錢。也有人私訊我說『看了你的發文,才知道我也是付了雙倍的錢。』顯然的,這個遊戲規則大家都沒有搞得太清楚。他今天凌晨也不停的私訊我希望我刪文,但是我的發文完全如實,我不覺得需要被刪除。」
-
這家餐廳是台北知名米其林二星的日本料理,據說需要熟路人才能預訂的餐廳,所以也曾被詬病一般客訂不到的餐廳有違米其林的精神,有可能被拔星,但事實上他仍穩穩地在榜上。
不過,整起事件為什麼這麼讓人有感?
1.友誼變現:朋友的幫忙,值得多少錢?
主約人,也就是幫忙訂位的人,在結帳完試後才告訴朋友,需要連我的份一起出,如果你是朋友的話,難免會有欺騙感,:「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盤子?」
2.店家的手法,你是用什麼方式對待消費者?
事件:在場的每一位朋友都被收取雙人餐費,店家還開了每人的雙份發票,等於是每個人都被變項加價,並非是針對個人的單一事件。
推證出:店家知道主約人在做什麼,透過主約人找來的人,用餐比一般的人的價格多一倍,並且是用「主約人的名義」收取雙重費用。
讓人產生疑慮的地方是:
主約人是否有從每次的餐聚中獲得金錢上的交換?
店家的收費規則是否有清楚讓消費者知道?
-
開店或經營者固然辛苦,但取之有道,才是長久經營之計,重點就在於「知情同意」,才能建立穩定的契約。
如果「額外收取包含主約人的雙重價格」是一種潛規則,那麼就該好好告知用餐的消費者,你到這裡就是得遵守我的規則。你不問我不說的潛規則,其實不是適用在每個族群。
如同電影《製造安娜》,安娜最後會被踢爆是因為她騙到一位家世普通的記者,她邀請對方到度假村散心,事後安娜卻以信用卡壞掉,記者被迫買單,到最後記者支付不起卡債才揭露一切。有趣的是,在這之前安娜已經詐騙了許多上流人士為她的奢豪的生活支出買單,但無一人出來指控,因為他們想從安娜身上拿取更多、想跟安娜當朋友,這就是相對應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是他們心裡清楚的「淺規則」,而他們完全知情當然就付得甘願。
同理套用在此事件,相信願意付出高於原始價碼,只為了可以換得到在這家餐廳體驗的大有人在,甚至有這樣的代訂位公司存在,更高的價碼都是有的。事先溝通會收取雙倍價格,能接受的人再來,把消費規則「公開」,篩選可以接受的消費者,讓消費者知情同意,事後可以減少糾紛。
消費者憤怒的原因在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買單,當你內心無預警收到需要你承擔不在你預想內的代價(不算低的費用),多數人會感受到不合理。
而這件事件的回應,也可以看出大家內心所正投射出的,第一時間你的回答正代表你的價值觀,你願意花費多少錢去體驗這樣的一餐?美食對你來說重要嗎,還是只是食物?你認為朋友之間的付出是不能被計價的嗎?
發生事件時先別急著判斷合不合理,因為這個合理的界線可能只是你的世界觀,不過你沒見過的、沒聽過的,不代表他不存在,只是你能不能接受罷了。
.
.
.
.
最後想問問大家:所以你會買單嗎?
如果經濟許可,而且事先「知情同意」,那我願意。
Photo:台灣米其林官網
看更多文章和照片🔎Eileen愛鈴@eileen.Gin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