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萬華區—義興齋,萬華美食、綠豆糕、塩梅糕、隱藏美食、銅板美食

1 / 1

2022年在一位好友臉書動態看到「義興齋餅店(下文簡稱:義興齋)」的綠豆糕、塩梅糕,好友臉書寫道:「艋舺老人清茶館必賣,古早味超懷念的茶點,我看也只有老灰仔郎才知道」,令我印象深刻,在萬華生活這些年我竟然不知道這一味,心裡就一直想找時間去看看。

循著地址來到長泰街19巷55號,不顯眼的民宅掛著「義興齋」黃色燈籠,是唯一能辨識的招牌,想想比台南川庭屋明顯了(笑),三訪時沒見到燈籠,害我一時找不到,後來詢問,老闆說受到颱風影響風太大把燈籠收起來,後來忘記掛回去,難怪我一時找不到,很有趣的探訪經驗。

義興齋的糕仔外面用紙包覆,上面寫著店號、口味、地址、電話,紅白字體古意盎然,小小一盒,台南的「川庭屋」糕仔是一大塊,義興齋則是分成五小片,更適合分吃,鄭老闆說從以前就是小片的規格,義興齋都沒變過。

義興齋的糕仔分成綠豆糕、塩梅糕兩種,一盒五小片,只賣十元,非常便宜,綠豆糕顏色偏深棕色,塩梅糕偏白帶有褐點,兩款都是全素糕點,特色是沒有「蒸」過,手工壓製而成,鬆軟淡香,綠豆糕味道較重,尾韻長,塩梅糕淡雅也好吃,兩款糕仔含在口中就會化開,宜配茶飲,咖啡也適合。

糕仔常溫陰涼處可放兩至三週,不能放冰箱,綠豆糕夏天潮濕易軟,塩梅糕冬天易變硬,鄭老闆建議糕仔放密封罐保存為宜,位在啟天宮附近的「彩園清茶館」,仍有販賣義興齋糕仔,店內就可見密封罐存放,店主人稱彩雲姊,親切客氣。

義興齋現任鄭老闆是第三代,第一代阿公開糕餅店,第二代父親在阿公糕餅店學習後,自己獨立出來賣糕仔、豆沙等等,開始以萬華茶室為主要供應對象,第三代接手至今承襲父親也是以茶室為主,不過這些年萬華茶室少了很多,加上這種傳統糕仔吃的人變少,銷量大不如前。

義興齋除了糕仔,還有賣豆沙餅,內餡分黑、白兩種,平時也有賣,不過「需事先預訂」才有,鄭老闆說最以前茶室豆沙餅的銷量比糕仔更好,但現在有賣豆沙餅的清茶室很少了,彩雲清茶館隔壁的「佳美清茶館」店內有販售他們家的豆沙餅,找時間我要去看看。中秋節前夕則有鳳凰酥、蛋黃酥、豆沙餅的預訂,附近許多鄰居跟熟客都會來預訂,今年我也要來吃看看,在此特別感謝網友「DoGi Eye」借我引用中秋節訂購告示的照片,讓本文更加精彩。

廣州街上的「莽葛拾遺」是間二手書店,以前曾經販賣過義興齋的糕仔,不過包裝紙重新打樣,寫著「完全手工」、「義興齋餅舖」(鄭老闆說為了表示不同),番號(電話)跟地址也都不同,多年前已停售,我在網路上有查到資料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除了萬華一些清茶室,鄭老闆說紀州庵文學森林、三十三間堂(康定路116號)飯後甜點也有義興齋的糕仔,附近的廣照宮在農曆三月十二日保儀大夫遶境、九月初一飛天大聖誕辰會訂做糕仔,拼湊成烏龜型,非常有趣;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也買得到義興齋的糕仔,但不方便透露,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問老闆(笑)。

義興齋的糕仔超過六、七十年的歷史,是許多老萬華人記憶中的味道,我很高興鄭老闆還有繼續製作,純手工,賣得又不貴,我更榮幸能見到做好的糕仔晾置的畫面,還有鄭老闆多年前特別訂做的「壓克力模子」,師傅手工一格格拼貼耗時數月而成,新做好的模子格數更多更加好用,不然以前一次只能做十二格糕仔,費時又費力。

義興齋的糕仔成了我萬華最佳伴手禮之一,前陣子送給好友「嘉義異鄉人」,她吃完稱讚說「塩梅糕和綠豆糕太誇張厲害了啦,綠豆糕完全入口即化,心中第一名。」關於糕仔我腦中有幾種創意吃法,鹹甜、冷熱皆有,等我玩成功,再來留言分享給大家。

🥠#義興齋

🏠 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19巷55號

🕰️ 住家門口有開就有賣

☎️(02)2301-4864

#他扣的吃喝玩樂誌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taipei #taipeifood #taipeitravel

#台北美食 #台北美食推薦

#萬華美食 #艋舺美食 #南萬華美食 #古早味 #隱藏美食 #綠豆糕 #鹽糕 #鹽梅糕 #塩糕 #塩梅糕 #義興齋餅店 #義興齋餅舖 #糕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