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在選擇的交叉路口,你不會是一個人 做為一名老師,就連在電影裡看到別人「犯傻」,也常恨不得能衝進虛擬世界把他們搖醒,更遑論真人了。然而,往往當孩子發生事情時,老師、爸媽卻不一定能即時地「察覺」,也更因為我們是「大人」而「理所當然」地被阻絕在外,使得他們必須靠自己摸著石頭前進。 2019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學生畢製《兩條線裡的青春》,用一連串的決定描述青春少女的難題。 驗孕棒上的「兩條線」表示篩檢為陽性結果:懷孕。製作單位說:「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孕』」,然而,這樣的好孕若不是預期結果,生/不生、養/出養等抉擇就像是無法回頭的十字路口,青春少女們該何去何從? 《青春裡的選擇》:角色×情境×議題遊戲 結語:(性)教育的意涵 教育環境理應是傳遞正確且有用知識、讓孩子安心長大的地方,然而,根據製作團隊研究調查,他們發現大眾多會以網路做為第一個求助對象,學校、社工則相對「少之又少」。學校(性)教育教什麼?如果「被允許」講述的只有「避孕」而沒有「該如何面對懷孕」,是否會有更多議題遊戲裡的結局發生?這些悲劇,想必不只存在於遊戲裡。 那麼,下篇評論見囉。 ✨原文出處:【方格子】家安老師|未預期懷孕怎麼辦?跨過兩條線的青春 #兒少議題 #台灣遊戲 #娛樂評論 #性教育 #畢業製作 #遊戲 #非預期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