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裡 濃縮一個城市的故事與記憶
港都小巷裡的自烘咖啡館,不叫他雨都了,因為真的比較沒那麼愛下雨了。
Ruth C. Coffee @ Keelung, Taiwan
對於基隆一點都不陌生的我,熟悉的基隆慶安宮媽祖廟更是我常去的廟宇。然而我竟從來沒有察覺,在慶安宮對街的巷子裡,有一家自家烘焙的在地咖啡館,已屹立在此數年,默默吸引咖啡老饕聞香入巷來。
基隆的咖啡文化跟著早期的委託行風氣興盛很久,咖啡館雖然很多,但自烘豆的並不多見。Ruth C.也算是這一行業的熟人。我的初次造訪來自於一位咖啡館老闆的推薦,咖啡的行業非常有人情味,總是不吝推薦認同的咖啡風味。
為了能好好體驗咖啡店,我特別選擇周間的下午,咖啡店一開門就等著進門。卻沒想到竟然有人比我更早等在門口。
咖啡店的氣氛很安靜,整體概念就是走著一種咖啡倉庫的概念,讓人可以體驗懷舊的舊時光,也能享受一家強調自烘咖啡的自信感。沒有任何過度的裝潢,全部就是以老闆熱愛的咖啡與基隆為主軸。進入咖啡館時也不需要有太多精神想著我要怎麼選座位,每個座位的安排都有可愛之處。我選擇坐在舊時小學生的桌椅區,慢慢展開我的Ruth C. coffee體驗。
翻開menu,第一個想躍躍欲試的當然是單品咖啡,衣索比亞厭氧日曬是這次的選擇,我沒想到日曬的風味也能表現得如此花果香四溢,那一入喉的清爽感搭配瞬間的花果香,後味表現乾淨,是一款宜人的咖啡。他的咖啡豆有不同焙度的選擇,竟然還有以”港都夜雨” 為名的深度烘焙,是想表達下雨的基隆帶來的濃厚憂鬱感嗎?
咖啡店老闆說店裡提供的單品咖啡主要以淺烘焙為主,如此可以更容易體驗產區即是風味的理論,每一個產區都有它的基調,品嚐咖啡的人可以就這樣的烘焙方式更輕易感受到每一個地理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風味特色,同時更進階的可以在從不同的處理法去品味,原來同一種咖啡豆經過不同的乾燥或發酵處理,所產生出來的風味可以產生明顯差異,這即是咖啡產區即是風味的有趣之處。
接下來當然要試試一家咖啡館的靈魂: espresso,我點了cappuccino體驗一下這家咖啡店的咖啡調性。Ruth C. 的義式系列咖啡則是以中烘焙為主,調性以堅果可可類為基調,如此也能與牛奶類的義式咖啡調和得很好,坦白說,它的表現比較像是一種教養良好的感覺,但我個人喜好的是果香更奔放一點。
不過總體而言是好喝的cappuccino。我問了下barista,他說我剛喝的是使用四種咖啡豆來混合,但老闆會不時變動。所以要看下次喝到甚麼。這樣我必須再來體驗看看。
來店裡也建議可以到小小的商品櫃參觀一下,現場有銷售非常多款咖啡豆,真的會讓愛試不同咖啡的人很心動。同時,比較貼心的還有擺放基隆晃遊地圖的介紹。這若不是一個愛咖啡又愛這個城市的人,或許做不到。
在咖啡店度過了安靜的下午時光後,我順著咖啡館的巷子走另外一個方向到基隆港看一下開闊的景色。除了咖啡店喚起我走訪一下基隆的美之外,我也回想起曾經跟很多咖啡同好討論過,一家咖啡館其實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故事傳播者。咖啡館一直以來都是以故事跟文化為底蘊,帶領著一個地塊的人一同喝著美好的咖啡,又一同探索著世界,特別是你位處的那一塊土地所建構起的世界。
一家咖啡館濃縮著一個城市的故事與記憶,好喝,自然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