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就是要吃鍋! 但是⋯⋯小心火鍋吃多了恐得到「火鍋病」
![熱呼呼的湯頭和食材多變又滿溢的火鍋,一口吃下瞬間全身都暖了起來,而且現在市面上的火鍋種類琳瑯滿目,麻辣鍋、酸菜白肉鍋、起司鍋、泡菜鍋、涮涮鍋、蒙古鍋、養生藥膳鍋⋯⋯,各式變化多端的火鍋除了好吃也是聚餐首選,但如果吃錯了或吃太多,有可能容易引起威脅健康的「火鍋病」哦!](https://www.popdaily.com.tw/shaper/u/202101/06ca6e5f-5cf2-4396-9c7b-d23bb7905a39.jpg?resize-w=100&resize-h=75&quality=1)
![熱呼呼的湯頭和食材多變又滿溢的火鍋,一口吃下瞬間全身都暖了起來,而且現在市面上的火鍋種類琳瑯滿目,麻辣鍋、酸菜白肉鍋、起司鍋、泡菜鍋、涮涮鍋、蒙古鍋、養生藥膳鍋⋯⋯,各式變化多端的火鍋除了好吃也是聚餐首選,但如果吃錯了或吃太多,有可能容易引起威脅健康的「火鍋病」哦!](https://www.popdaily.com.tw/u/202101/06ca6e5f-5cf2-4396-9c7b-d23bb7905a39.jpg)
![](https://www.popdaily.com.tw/shaper/u/202101/9fa89a82-9daf-4dc3-9905-181c28889787.jpg?resize-w=100&resize-h=66&quality=1)
![](https://www.popdaily.com.tw/u/202101/9fa89a82-9daf-4dc3-9905-181c28889787.jpg)
火鍋除了溫度高、口味重之外,邊吃還會邊喝飲料,吃完後再來個冰淇淋、甜點,一旦吃過頭或亂吃一通,在吃完火鍋後所造成的健康問題都被稱為「火鍋病」,而最常見的火鍋病包括以下幾種。
一、口腔病
熱騰騰的火鍋食材,一夾起來就往嘴裡送,太燙的食物會造成口腔黏膜損傷,吃完溫度高又口味重的火鍋後,有人可能出現口腔炎、上火、牙齦腫痛、慢性咽炎,甚至是口腔或食道燙傷的情況。
二、胃腸病
吃火鍋配上飲料或冰啤酒,忽冷忽熱會對傷害胃黏膜,食材沒煮熟就吃進肚,這些都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而口味較重的火鍋除了會刺激腸胃壁黏膜外,也很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
三、肛門疾病
較辛辣或刺激性口味的火鍋加上食用過量都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外,消化系統功能受到擾亂也容易引起便秘或腹瀉,而這都是誘發或加重痔瘡的重要原因,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排便時的肛裂。
四、皮膚疾病
過於燥熱的火鍋,吃多了會影響人體免疫力,對某些人來說也很容易誘發過敏,有些人火鍋吃多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瘙癢、起紅疹、紅斑狼瘡、牛皮癬⋯⋯等皮膚病症狀。
五、關節疾病
火鍋的食材種類多,肉類、海鮮各種食材溶於湯中,普林相當高,如果吃火鍋喝湯又加上飲酒,很容易引發痛風,出現關節痛症狀。
六、體重增加及併發症
火鍋通常是高鹽、高油又高熱量,經常吃火鍋除了會導致體重過重、肥胖外,也有可能引發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
![](https://www.popdaily.com.tw/shaper/u/202101/7988c453-537d-48d6-82b4-fc9d3411b7a9.jpg?resize-w=100&resize-h=100&quality=1)
![](https://www.popdaily.com.tw/u/202101/7988c453-537d-48d6-82b4-fc9d3411b7a9.jpg)
想要享受熱騰騰的火鍋並非不行,而是要偶爾食用,降低吃火鍋的頻率,並且注意選擇火鍋食材,還要減少沾醬使用量和火鍋後的高糖甜點及冰淇淋,把握幾個原則就能聰明又健康的享受暖呼呼的火鍋。
1、選擇清湯、蔬菜湯底,減少鈉及熱量的攝取。
2、少吃加工食品,豆皮、丸子、餃類⋯⋯各種加工火鍋料油脂及熱量都很高。
3、海鮮、雞肉、梅花肉取代五花肉,五花肉的脂肪多,熱量自然也很高。
4、多吃蔬菜及菇類,原型食物熱量低且含有豐富營養素及膳食纖維又能增加飽足感。
5、不吃澱粉主食,改以根莖類代替,吃火鍋不再多吃飯、麵主食,若想增加飽足感可以食用根莖類,玉米、芋頭、地瓜⋯⋯等,能減少熱量攝取。
6、減少使用沾醬,沙茶醬、辣椒醬、豆瓣醬⋯⋯這類醬料都含有高油及高鈉,建議以蘿蔔泥、蒜、蔥、香菜、辣椒⋯⋯來搭配提味。
7、少喝飲料、吃甜點,以水果代替冰淇淋,飲料改以無糖茶取代,才能達到止辣、解渴目的,而且還能減少熱量攝取及身體負擔。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在享用火鍋時應該注意避免攝取膽固醇較高的內臟類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像是牛肚、鴨血⋯⋯等,而本身已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痛風等慢性病的民眾,在吃火鍋時更應該謹慎攝取,享用火鍋使用公筷母匙,吃海鮮或肉類時千萬不要貪圖吃鮮嫩,煮熟再吃下肚,這樣才能好好享受火鍋又不怕健康出問題。](https://www.popdaily.com.tw/shaper/u/202101/03ca89b2-b861-4ec5-b018-9fa40fa6df6b.jpg?resize-w=100&resize-h=75&quality=1)
![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在享用火鍋時應該注意避免攝取膽固醇較高的內臟類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像是牛肚、鴨血⋯⋯等,而本身已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痛風等慢性病的民眾,在吃火鍋時更應該謹慎攝取,享用火鍋使用公筷母匙,吃海鮮或肉類時千萬不要貪圖吃鮮嫩,煮熟再吃下肚,這樣才能好好享受火鍋又不怕健康出問題。](https://www.popdaily.com.tw/u/202101/03ca89b2-b861-4ec5-b018-9fa40fa6df6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