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對於咖啡風味喜好的改變,歷史當中也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咖啡沖煮工具,讓咖啡愛好者可以有多樣的選擇來沖煮一杯咖啡。可以明確的看出咖啡用具是隨著生活方式在改變,因為喝咖啡本身就是一件日常生活中會做的事情,像是近幾年很流行郊外露營,許多沖煮用具就會往輕巧、易收納的功能去設計。
本文Kari Omon整理七款咖啡沖煮器材的發明小故事和設計原理,未來也會跟大家詳細介紹每個沖煮器材的萃取參數喔!(記得追蹤IG就不會錯過最新消息)
- Syphone虹吸壺 #最吸睛的咖啡沖煮器具
性價比▲▲▲▲△方便性▲▲△△△
虹吸壺的雛形最早可以回溯到1830年的德國人Loeff,但Madame Vassieux於1841年的設計「French balloon」,則是最接近今日我們使用的虹吸壺。為什麼說是最吸睛的咖啡沖煮器材呢?因為近幾年流行使用鹵素燈取代酒精燈,不但加熱穩定,鹵素燈的燈光效果,讓咖啡師在吧台沖煮咖啡時就像一位魔術師
虹吸壺分成直立型和平衡型兩種。前者較常見,主要設計成兩個玻璃球體,上部球體會放置咖啡粉,底部球體會裝水進行加熱,當底部溫度升高,造成底部內的氣體膨脹,水面壓力增加,使底部的滾水通過咖啡粉層來到上部,等待萃取完成,移開火源,上層的咖啡液又會通過濾布,回到底部的玻璃球體,這時底部的咖啡液就可以直接享用!而平衡型的虹吸壺又稱作比利時平衡壺,其實機械原理與直立式有點類似,但是多了可以自動熄滅熱源的設計。
- Espresso Machine義式咖啡機 #工業革命下的產物
性價比▲▲△△△方便性▲▲△△△
義式咖啡機發明的時代背景是伴隨當時義大利工業革命的推動。最早的義式咖啡機雛形是1884年的義大利人Angelo Moriondo發明,而1901年米蘭的Luigi Bezzera則在義式咖啡機的內部新增了沖煮把手的設計。
1905年Desiderio Pavoni創立「La Pavoni」公司,當時他們的義式咖啡機是採用Bezzera的專利設計(這間公司的經典義式拉霸機還是許多咖啡玩家的心頭好)。1961年Faema公司則加入電動幫浦設計,讓內部可以將水加壓進鍋爐,完成現在義式咖啡機內部的另一個重要結構。
想了解義式咖啡機的運作,必須先知道內部的兩個主要構造:鍋爐和加壓幫浦。幫浦將水加壓進鍋爐內加熱,熱水通過沖煮頭,再經過沖煮把手(咖啡粉層),造成高壓、短時間內萃取的咖啡液。通常商用的義式咖啡機會有雙鍋爐的設計(家用的簡易型咖啡機可能是單鍋爐或是子母鍋爐),一個是進行咖啡的萃取,另一個則可以提供蒸汽管打奶泡。
- American coffee machine美式咖啡機 #懶人咖啡機
性價比▲▲▲△△方便性▲▲△△△
咖啡機分為義式咖啡機和美式咖啡機,兩者的最大差異在於「壓力」!義式咖啡屬於高壓萃取(約9Bar),美式咖啡機則是常壓萃取(一大氣壓),美式咖啡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類似漏斗形狀,裝有金屬濾網,也有的是需要添加濾紙,下層則是存放咖啡液的玻璃壺,這個構造設計是不是有點類似手沖濾杯呢?只是改由機器加熱水萃取,所以美式咖啡機也被稱作滴濾式咖啡機。
- Dripper濾杯 #德國人發明日本發揚光大
性價比▲▲▲▲▲方便性▲▲▲△△
還沒有發明濾杯以前,煮完的咖啡都還容易留下些許的咖啡渣。直到1908年德國的Melitta女士(即Melitta公司的創辦人)使用銅製的容器打幾個洞,上面鋪一層紙,將咖啡粉和熱水加進去沖煮。這個看似簡單的濾杯、濾紙雛形,卻將咖啡的風味呈現地相當乾淨,對於當時的萃取方式,算是相當嶄新的事情。
隨著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滴濾咖啡(也稱手沖咖啡)正處在浪頭上。許多日本知名的公司也推出咖啡濾杯,像是現在市面上大家熟知的V60(Hario公司)、名門濾杯(Kono公司)和蛋糕濾杯(Kalita 公司)等,每款濾杯的材質和肋骨都有不同的細節設計,都會影響萃取時的保溫效果和水流速度。
滴濾咖啡的原理是將咖啡粉倒入濾杯,使用手沖壺慢慢萃取咖啡液,並以濾紙來過濾咖啡粉。因為彈性比較大(可玩性比較大是優點,也是缺點),像是可以直接調整沖煮的水溫、流速、水流大小等,幾乎任何焙度的咖啡豆都適合使用濾杯萃取。
- French Press法式濾壓壺 #一機多用煮咖啡還能打奶泡
性價比▲▲▲▲▲方便性▲▲▲▲▲
據說法式濾壓壺的發想概念,是因為當時有個法國人在煮水的時候,忘記壺裡面有咖啡粉,當水煮過後,他試圖用金屬濾網過濾咖啡渣,後來才有法式濾壓壺加入金屬濾網的設計問世。法式濾壓壺的身世一直讓法國和義大利爭論不休,原因是Attilio Calimani和Giulio Moneta這兩位義大利人最早設計出類似現在的法式濾壓壺。不過,後續法式濾壓壺受到歡迎是因為法國的品牌:Chambord,所以也讓當時的歐洲人對於濾壓壺冠上法國人發明的想法。
法式濾壓壺屬於「浸泡型」的沖煮器具。使用方式很簡單:咖啡粉浸泡熱水一段時間後,慢慢將濾網壓入,咖啡粉會被推在底部,這時咖啡液就可以直接倒出來享用。因為法式濾壓壺多了金屬濾網的構造,所以咖啡玩家也喜歡用它來打奶泡。牛奶倒入法式濾壓壺裡,將濾網上下的推壓移動,空氣會被打入牛奶裡形成奶泡,靜置一段時間,通常比較大的氣泡會消泡,留下比較綿密的小氣泡,這時就很適合加進剛剛煮好的咖啡。
- Moka Pot摩卡壺 #義大利家庭必備
性價比▲▲▲▲△方便性▲▲▲△△
很多人都知道摩卡壺是義大利人發明的咖啡沖煮器材,但最有趣的卻是起初設計的構想竟然是因為洗衣機?工程師Alfonso Bialetti(就是最知名的摩卡壺品牌公司Bialetti)1933年推出了這款特殊煮咖啡的器具,外觀使用鋁合金材質的設計,當時屬於方便的沖煮器材,讓許多義大利家庭立刻入手,享受在家沖煮咖啡的情調。
Alfonso Bialetti 觀察早期的洗衣機是使用加熱系統,機器先將含有清潔粉的水煮滾沸騰後,清潔水會通過導管,清洗洗衣機裡面的髒衣服。將洗衣機的構造和原理放到沖煮咖啡,摩卡壺的機身主要分三個結構:底部是放沖煮水(建議使用已經煮過的飲用水)的空間、中間是咖啡粉的儲存空間,上部空間則是收集沖煮好的咖啡液。
摩卡壺的沖煮原理和虹吸壺有點相似,將壺身放在爐火上進行加熱,底部空間的氣體隨著溫度升高,體積膨脹,沸騰的水蒸氣受到壓力而沖到上層的咖啡粉層,最上層的空間也慢慢滲出萃取好的咖啡液,過沒有多久的時間即完成咖啡的萃取。有些摩卡壺會多了洩壓力閥的設計,當壓力過大時,會洩除過多的壓力,讓操作使用上更加安全。
- AeroPress 愛樂壓#世界愛樂壓大賽
性價比▲▲▲▲△方便性▲▲▲▲▲
Alan Adler原本是美國一間玩具公司的老闆,當他在學習煮咖啡的時候,心裡就有個想法,希望能煮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促使後來愛樂壓(AeroPress)的問世。於是,咖啡世界多了一款充滿童心的沖煮器具,因為攜帶方便和好操作(有分Original版本和Travel版本),再加上每年舉辦的世界愛樂壓大賽,讓國際的咖啡玩家都紛紛想投入愛樂壓的沖煮世界裡。
愛樂壓的外觀設計像是個超大型針筒,裡面總共附六個內件:咖啡匙、攪拌棒、柱塞(推桿)、漏斗(協助咖啡粉倒入)、裝放濾紙的容器、針筒身(含有濾蓋)。操作使用有分為「正壓」和「反壓」,原理有點類似於法式濾壓壺,正壓是依照愛樂壓公司的建議來操作:有裝濾蓋的筒身那側為底部,先將咖啡粉和熱水依序放入,再將柱塞放入,慢慢往下輕壓(記得底部要接耐施力的容器),待咖啡液慢慢流出。
許多玩家偏愛使用「反壓」手法,這種手法也出現在愛樂壓的比賽中:先將柱塞和針筒身反過來放,也就是讓柱塞在底下,針筒身在上,咖啡粉和熱水從針筒身依序放入,再縮緊濾蓋,慢慢將愛樂壓倒過來放在容器上,接續就是同樣操作,將柱塞輕輕的壓下。
挑選適合自己的咖啡沖煮器具,除了考量性價比和方便性以外,也要根據每個咖啡器具沖煮後呈現的風味來選擇,像是義式咖啡機獨有的Crema、手沖咖啡的乾淨風味。介紹完這七款器材,挑選好的咖啡沖煮工具,接下來就能開始製作屬於你的咖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