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我們都在痛苦中找尋真實的自我 🕊️
🕊️ 關於《不夠善良的我們》
由徐譽庭編導,林依晨、許瑋甯等人主演的《不夠善良的我們 Imperfect Us》,自2024年四月播出後,迅速在台灣引發熱烈討論。
這部劇圍繞兩位同月同日出生的女性簡慶芬和Rebecca展開,兩人因愛上同一個男人而成為情敵,並在40歲時再次重逢,面對著婚姻、職場與生活的重重挑戰。
儘管劇情集中在40+女性的焦慮與困境,卻也觸動了許多年輕觀眾內心的共鳴。特別是這一句台詞:
🕊️不停反芻著痛苦,才讓我們感覺活著
《不夠善良的我們》不僅僅展現了兩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還展現出更深層的情緒課題:討厭與痛苦的存在價值。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反芻痛苦,這些痛苦成為證明我們努力過的依據,甚至是一種無形的自我認可。通過不停的思考過去的失敗與挫折,為自己找到了藉口,藉此證明自己曾經盡力曾經付出。然而,這樣的過程卻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自己討厭的樣子,陷入了「討厭」的怪圈。
討厭並不僅是簡單的負面情緒,它的出現幫助我們理解自己,也讓我們逐漸發現了自我的邊界。我很喜歡《新活水雜誌》第四十期|討厭啦 雜誌。這期雜誌通過不同的人物採訪,探討了⌜討厭⌟。看起來很簡單的兩個字,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討厭的過程中才會產生關於自我的輪廓,有了討厭,人就有了世界感。” 新活水總編輯在開篇就這樣說道。
🕊️ 不完美的我們,在討厭中成長
我們可能會討厭社會賦予的角色,討厭周圍那些不符合我們期望的事物。這些討厭的感覺幫助我們確認自我的存在感。但隨著時間推移,自己也難免會成為那些曾經討厭的人。這是一個矛盾的過程,卻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以前的我還會很努力避免成為那個自己不想成為的「討厭」的人,很在意界線。但現在我開始理解,偶爾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世界末日。
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善惡也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討厭的感覺,也許並不代表真正的否定,反而是我們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圖/《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