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劇|Win or Die 你想參與遊戲嗎?|《魷魚遊戲》想說的四件事

1 / 1

(圖:《魷魚遊戲》劇照)

《魷魚遊戲》這場高額獎金的生存遊戲,一旦出現死者,就會立刻進入緊張的高潮迭起,讓觀眾透過隨時會有人死亡的緊張感來融入劇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後續發展。

《魷魚遊戲》也在故事中安插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部可以單純當成爽片,跟著劇情一起高潮迭起,也可以當作警世片,仔細分析劇情走向與背後的意義,無論是只想追求刺激、放鬆看劇的人或者喜歡反思推理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滿足。

原文連結Win or Die 你想參與遊戲嗎?|《魷魚遊戲》想說的四件事

1.幸福的人生大同小異,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Anna Karenina》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裡,列夫·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寫下這段話,似乎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底層打滾的人們。

魷魚遊戲的參賽者都是社會底層,當中有許多討厭鬼,但也有些本質良善的人,有些人因為過度貪心而欠下一大筆債務,也有人的不幸來自於原生家庭,不幸的原因百百種,有人無可奈何,也有人鳩由自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而不少人不幸的原因都跟賭博有那點相關,無論是賽馬、賭場或者是超出負荷的巨額投資,也間接說明了「賭博窮三代」這個理論。

2.底層的鬥爭,有錢人的遊戲

主角因為欠債不得不參與魷魚遊戲,一個幾百位參賽者參與的生存遊戲,用孩子單純的遊戲相互殘殺,1個人的性命價值1億韓元。

遊戲中的工作人員被分成三六九等,各級不可反抗更上級的命令,如反烏托邦概念般是絕對的階級社會。諷刺的是這樣的遊戲卻一再強調參賽者都是平等的。

每個參與遊戲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無論是好是壞,可直到最後劇中也沒有好好交代參賽者背後的故事,或許代表處於底層的參賽者們只是有錢人眼中的馬,誰又在乎馬的故事呢?

不論他們曾經是頂層、一般人或者底層,結果也是一樣,他們都是最最底層,而這個階級社會的平等,是既得利益者覺得平等。

「身無分文的人與家財萬貫的人的共通點是人生毫無樂趣可言,如果擁有家財萬貫,不管買什麼或用什麼來滿足口腹之慾,最終都會變得了無生趣,所以我們齊聚一堂思考要做什麼才能得到一點樂趣?」故事的最後,遊戲的主辦人這樣說。

底層的人像是富豪們的一支棋子,開心了就擺正、不開心就丟掉。

3.有錢能使鬼推磨

「出去有什麼不一樣,反正出去也是活在地獄裡。」、「在這裡還有希望,要是出去的話一無所有,與其出去活得像條狗,寧願在這做點什麼再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因為我沒錢。」是大多數參與魷魚遊戲的人的原因,故事中不斷強調參加《魷魚遊戲》的參賽者們都是自願參加的,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缺錢也需要錢,這可能是他們唯一能翻轉階級的機會,所以他們即使有機會能重獲自由,還是自願回到恐怖的生存遊戲中,全是為了那巨額的獎金。

*《魷魚遊戲》中的參賽者咎由自取居多,若是想要了解出生社會底層無奈的故事,可以看看《機智牢房生活》中法子的故事。

4.你還相信人性嗎?

「人不是因為值得相信才去相信,是因為不相信,自己就無所依靠。」、「人害怕的時候會先躲入群體中。」
人是群體的動物,在無助的時候報團取暖,可當曾經的朋友變成敵人,從前的信任會不會蕩然無存?
儘管也有毫無惻隱之心的人,但大多數的人並非毫無人性,他們會因為不得不相互競爭而顫抖,也在緊要關頭最最小幅度的提示,但最後就連不斷強調相互合作的主角,都在彈珠遊戲中靠著欺騙老人而取勝。

現實中也常有被朋友出賣的故事,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常裡也會相互較勁的人性,在攸關生命的遊戲中更加脆弱。

Find me

瑩子|微神經女子說故事

攝影手帳 The photo and the story

IG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魷魚遊戲 #韓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