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心得】處於灰色地帶的他們-《少年法庭》

1 / 1

✡閱前提醒:內有劇透,內文很長,斟酌觀看。心得為個人主觀感想,可以討論但請彼此尊重。

《少年法庭》講述一個厭惡少年犯而聞名的法官到地方法院少年法庭的故事,是一部著重在少年犯罪議題的劇。

雖然說這部劇有些沉重和難過,但這部劇值得省思的地方也非常多。在這部劇我們會看到很多現實的層面,法律未必能保障每個受害者,即使少年犯下了重罪,但少年法還是會優先保障「未成年」的少年,因此判刑的結果未必能使那些少年們真的付出代價。

可是少年犯們真的是罪大惡極嗎?

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就如同世界並非非黑即白,更多的是處於灰色地帶。

我認為少年犯們,就是處於灰色地帶的人們。他們的一步,可能將決定他們會偏向黑色地帶還是白色地帶。

少年法的立意是保障未成年的孩子,雖然在看到部分少年在法庭上的僥倖態度會感到心寒,但其實少年法更多的是保護了那些犯錯而想要悔改的少年們。

劇裡滿強調的是少年犯背後幾乎都有一個殘破的家庭,因為沒有人及時將他們拉回正軌,所以導致他們犯下了錯誤。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也認為原生家庭對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影響很大,但不能將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此啊。

出身在殘破的家庭,有人仍然能走在正軌;出生在健全的家庭,有人也仍然能偏離軌道。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家人以外,身邊有沒有一個關心自己、拉住自己的人是很重要的。

如同本劇的一段台詞──「家庭和環境對少年們確實有重大影響,但是在眾多選項之中選擇犯罪的終究是少年本身,惡劣的環境並不會讓所有人都選擇犯罪。」

案件一延和國小學童凶殺案。(改編自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

和真實案件一樣,案件的起因是小孩想借手機打電話給媽媽,而犯人跟小孩說因為手機沒電了,要小孩跟他一起回家拿充電線,隨後犯人便用充電線將小孩殺死,最後將孩童殘忍的分屍殺害。

聽聞這則案件真兇是兩個女高中生令我感到頭皮發麻,我甚至無法想像,一個未成年的女高中生怎麼能對一個年幼的孩童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

電視劇的開頭是一個渾身血跡的少年走在街道上想借電話,但路人都因為他身上的血跡而不敢靠近,最後該名少年到了警察局自首說自己殺了人。

白成友是一個未滿十四歲的少年,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他告訴法官自己是因為病發才會忍不住殺了那個小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邊的內容有點諷刺的是,很多殺人犯或者是犯了重罪的犯人都會以自己患有精神病,又或者說自己神智不清記不得犯案過程試圖脫罪。

但是很現實的是,我所聽到大部分的案例,犯罪者確實都因此得以脫罪或是減輕罪刑。

並不是每個精神病都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往往傷害人的,似乎都是世俗定義的正常人。

最後案件揭露出真凶另有其人,而原先頂罪的白成友只是幫兇,真正殺害孩童、殘忍的分屍的是另一名女高中生韓睿恩,而韓睿恩仗著少年法說服未成年的白成友頂罪,企圖讓自己脫罪。

這種犯了罪還想玩弄法律的心態實在令人覺得氣憤,最後也被法官揭露出他們的手段,讓他們得到了制裁。

但是,對於受害者而言,再重的刑責都沒辦法換回自己珍貴孩子的生命。對於加害者來說不過只是二十年的有期徒刑,但對受害者來說卻是一輩子的傷痛。

另外還有一點無奈的是,劇中白成友媽媽一開始的態度其實也反應出了很多家長的樣貌。

犯了罪就該贖罪,不該是因為他是未成年的孩子,就能夠無罪釋放。犯了錯當然有悔改的機會,但身為父母,更應該盡到「教導」孩子的責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一個案件戳到我的哭點是受害者的母親做了便當給沈恩錫法官,便當盒還是該名遇害孩童的,在案件結束後法官用了原本的便當盒裝了自己做好的飯菜。那一段讓我發現,在沈恩錫看似冰冷的外表底下,其實有一顆柔軟的心。

而在看完整部劇後,我才明白當時的她是為什麼會這麼做。

她不是以一個法官的身分,而是以一個母親的身分,想安慰另外一個同樣失去孩子的母親。

第二個案件是家暴案,被害者徐有悧雖然曾是少年犯,但她其實一直都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徐有悧的奶奶雖然心疼孫女,但是也心疼自己兒子,兒子以前也是家暴的受害者,但是現在成年以後卻成為了加害者。

這段令我感到既諷刺又悲傷,徐父也曾是家暴的受害者,最清楚其中的痛苦,但在成年以後他卻又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讓自己從受害者的身分轉換成加害者,這樣惡性的循環,是不是又會影響到兒女的下一代?

其中讓我感到很難過的是有悧說的一段話──為什麼我明明是受害者,但是要逃的人卻是我?

似乎也呼應了最後一個性侵案的受害者說的:「我是被害人,但為什麼我必須要被別人指指點點呢?」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不禁也讓我聯想到素媛案的被害者,為什麼要躲藏的是被害者?受害者已經沒有辦法再像以前一樣普通的生活,那個陰影也會終其一生的跟隨著自己,但是他們卻連想平凡簡單的生活著都沒辦法做到。

徐有悧案件也帶出了劇中車法官的家庭背景,他也曾經是家暴的受害者,也曾經是一個犯過錯的少年犯,但是因為他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所以他有了改變的機會。

說到這就必須提車法官和部長相認那段,畫面穿插互綁鞋帶,以及部長回憶第一次見到車法官的那個笑容,真的是讓我哭到不行。

雖然在這部劇裡,車法官的存在聖光的有些超現實,但我想編劇透過這角色想傳達出有一個人能好好傾聽少年犯的聲音。

因為自己曾經是個少年犯,所以他能夠同理那些孩子,他能夠傾聽他們微弱的聲音,並設身處地的站在他們的角度設想。

這個世界,或許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人。

再來第三個案件是蔚藍青少年恢復中心事件,少女們投訴院長對他們施虐,但後來發現這是少女們的謊言。

這個案件的幾個反轉都顛覆了我的認知,就像一開始表現的態度最為偏差的少女崔瑛娜,當我看到她背後的故事其實我是感到心酸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院長在樓梯間發現她,看見她強忍著淚,手上都是血,院長心疼的抱住她的那幕,我也不禁為這個我一開始感到害怕的少女感到心疼。

但同時我也慶幸的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接住了她。這些女孩們能遇到院長是幸運的,但願這些女孩在後來能真心明白這件事。

這個案件最讓我有所感觸的是,很多時候我們是沒辦法憑藉表面看到的而妄下定論,也沒有辦法單憑一個面向就認定所有。

就好比說社會大眾對犯過罪的少年們,都會抱持著偏見去看待一樣。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院長的一段台詞──『在家受到傷害的孩子們,往往會有自虐傾向,他們會做出反常的犯罪行為或是跟壞朋友們混在一起。他們也很清楚不能做那些壞事,但他們卻明知故犯。他們希望自虐所帶來的痛苦,也能對家庭帶來傷害,他們為了引起注意,想傳達自己的痛苦,希望不要被忽視。其實大部分的不當行為都源自於家庭。』

當時在吳妍知差點被迫援交時,她為了自保打破了酒瓶,手上的玻璃片靠向自己想威脅對方那,我第一時間是感到困惑的,因為其他人如果遇到了相同的事,應該會先把利器指向對方不讓對方靠近,但是吳妍知想也沒想地就把玻璃片往自己脖子威脅對方自殘,當時我不禁有些驚訝。

然而,當後來院長說了這段話,背景畫面同時穿插了這幕和瑛娜瘋狂的敲門那兩段我才恍然大悟。

──『他們希望自虐帶來的痛苦,也能對家庭帶來傷害,他們想透過這種方式傳遞自己的痛苦。』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再來是聞匡高中集體舞弊洩題案件。

這個案件也牽涉到本劇的主要角色之一,姜源中部長。因為他的兒子曾經短暫加入這個群組,而這個案件偏偏是部長離職前的最後一個案件。

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部長老婆和兒子在那邊哭哭啼啼的,我心裡第一個念頭是這都是他們自找的,也覺得部長也太衰,偏偏在要進入國會前被妻子和兒子拖下水。

但當我看到大兒子也是為了父親的認可才加入了群組,但因為覺得太對不起父親,所以只加入一次後就馬上退出了群組,當時我也不禁感到心裡有些複雜。

大兒子在警局前徘徊,為了贖罪而衝進車陣那段,也讓我對這個孩子感到心疼。

我對這個案件還有一個地方很印象深刻的是,部長在兒子出事後看著自己手機兒子傳來的關心訊息那段,而部長卻連一則訊息都沒回,這邊令我感到很鼻酸。

慶幸的是大兒子後來還是有清醒,也才有機會挽回自己犯下的錯誤,也拉回差點越走越偏的部長。

就像我前面說的,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雖然就算有理由,也不能成為犯罪的藉口。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但是不代表,不能給予他們悔改的機會。我想,這也是少年法的目的吧。

另外也讓我感觸良多的是未成年無照駕駛交通事故案件。

一開始我單純只是以為少年犯又再次犯了錯,還覺得一直為他說話的車法官有些傻,但當隨著真相浮現出來,又再次顛覆了我的認知。

我不能說能諒解郭道皙,確實是因為他開了車導致一個無辜的人死去,但是令我感到心酸的是這次的他連贖罪的機會也沒有,終其一生成為了植物人。

但令我感到無奈和諷刺的,確實是在法官宣判無罪後,那些在法庭上笑著擊掌的那些少年們。

的確,因為開車的不是他們,所以他們覺得不關自己的事。

最後令我感到很心酸的是沈法官對那些少年說的話,當時郭道皙為了保護車上的所有人,所以讓自己承受了所有衝擊的力道。

少年們在聽到這段話後,臉上都失去了笑容。我不清楚他們會不會因此有一絲後悔和愧疚,但是我真心的希望那些少年們能夠明白自己的錯。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就像沈恩錫對他們說的話──『我不要求你們永遠記得,可是你們至少要明白,無論判決結果如何,現在這一瞬間,你們是踩在多少名犧牲者身上,才得以站在這裡的。』

後來車法官拿到道皙原本要還他的書,看到裡頭畫線的字句──「人生重要的是逗號,不是句號。所以你不需要焦急,凡是人都難免會失誤,不過那些失誤,並不代表失敗,你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

本來這段話是車法官想鼓勵道皙的話,而他也真的很努力地想重新生活,想到原本打算重新出發的少年再也沒了機會,我也感到悲傷不已。

最後的延和集體性侵案件,同時也帶出了沈恩錫的過去。延和集體性侵案件的主謀,也是五年前害她孩子死去的犯人。

雖然當時犯人連十二歲都不到,但倘若當時有好好告誡他們、教育他們,這兩個少年是不是今天不會犯下更嚴重的罪?

當年那個三分鐘不到就結束的審判,導致那兩名少年在日後犯下了更重的罪,讓他們以為法律就是這麼簡單。

我可以理解羅瑾熙當年的判決,就像她說的換做任何一個人也會跟她下一樣的判決。

少年法的立意雖然是為了保護未成年犯錯的少年,但也是為了給犯錯的少年們「教化」的可能。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比起已經成年的罪犯,少年們是最有機會被導正過來的。

就像裡面有段台詞,如果家庭或學校沒有告訴他們犯的錯,那麼至少法院要這麼做。

看著這個案件的被害者在法庭顫抖地說出:「請讓我回到以前的生活……」我心裡真的心痛不已。

最後羅瑾熙部長在法庭上,以成年人的身分道歉那也讓我感到心情複雜。

這部劇是部有深度,也值得一看的劇,我甚至覺得這是一部很適合給父母觀看的警世劇。

這篇心得寫得很長,但似乎也沒什麼重點,而且我也覺得這種有深度的劇心得特別難寫,很感謝願意花時間看完這篇文的人,也不枉費我打了一個下午XD

如果對裡面改編的真實案件好奇的話,我滿推薦大家可以去看High A Day頻道的。雖然裡面只有講到兩個案件,但妞的內容整理得很仔細。

我在看少年法庭時一直不懂裡面的一號、十號這些審判的內容是什麼,妞在這部影片有稍微說明,非常推薦大家觀看!(點)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另外如果看完劇還想了解更多的話,我也很推薦祖寧的影評解析,這邊一樣附上網址給大家參考。(點)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謝謝大家閱讀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