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二十一》第15集,印象深刻的3件事#雷
1.希度與宥琳的對決
體育精神是不管你站在哪裡、對手是誰、為誰而戰,都要全力以赴。
場上是對手,場下則是最相知相惜的朋友,在希度與宥琳對決的場景裡,兩人不管國籍、身分,盡全力奪勝的樣子感人,讓看戲的人也屏息關注。
在宥琳歸化後,面對2001年的這場賽事,他們同樣受到斷章取義的報導所累,同樣背負著人民愛國心的輿論,辛苦地練習。
這些旁人無法理解的辛苦,在最後的擁抱裡瓦解,褪去了選手的身分,他們還是最好的朋友。
這其中,宥琳的成熟與堅強讓人印象深刻,才不過剛成年的年紀裡,一個人面對輿論的壓力與人生地不熟,努力地融入新的環境,不因為歸化身分而對勝負有所保留或放水,卻也沒有因為新的身分遺棄過往的情誼,無論是做為選手、女兒、朋友或者情人,他都勇敢地承擔了每個身分的好與壞,堅定地走在她有點坎坷的人生道路上。
2.易辰的職業
社會版的記者或許跟醫護人員、警消一樣,是個很接近他人不幸的職業,在《火神的眼淚》裡提過因為看過太多的不幸與無助,許多消防員受PTSD所苦。
在易辰轉往社會組的初期,易辰信任的前輩曾經勸誡過他,要漸漸開始對別人的不幸感到麻木,但心思細膩的易辰卻說他想保有這份共感,想對於不幸持續保有真實地同情。
或許幫助不幸的人傳播想傳達訊息,是易辰作為記者能做也想要做的事,也可能是他決定留在紐約當特派記者的原因。
其實從與家人離散時的選擇開始,就能明白,易辰是個習慣決定一肩扛起責任的人。
但越是能與世界產生強烈共鳴的人,越是辛苦的活著。
畢竟…相似的地獄、相似的不幸,總是不斷地在發生。
3.希度與易辰的遠距離愛情
「你能接受一分總是不斷失望、另一方不斷的感到抱歉的愛情嗎?」在易辰失約後的車上,媽媽這樣問她。
當下的希度肯定的回答了「願意」,直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與身不由己的責任。
「他無法再因為我的加油而被鼓勵了。」在與易辰充滿悲傷的對話裡,希度這樣想,也想起媽媽對自己說過的話。
第15集的結尾停在跨年,短短一年間的變化、失約的承諾都讓兩人感到悲傷。
在希度與易辰相愛的那個時代裡,資訊的傳遞與聯繫並不若現在便利,遠距離戀愛的難捱,比起生理上的距離,更多的是心理的距離。
那種再無法擁抱對方喜怒哀樂的無助,就像是最終希度再無法肯定自己是否有男友的情緒。
過了熱戀期,接下來面對的就是現實。
愛情有的時候真的可能無疾而終,不是不愛了、而是無法再愛了。
曾經一起的兩個人,已經不適合繼續走下去,在一起時也不再是快樂多過不快樂。
每一個故事的結束都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停損的痛再痛也終究會癒合。
如果有幸熬過了遠距離,請記住重逢時的心情。
最後的最後,就像五月天的《好好》
那時,年輕的我們,還以為會有永遠
其他文章
關於《羽球少年團 Racket Boys》的5件事|青春是場終將落幕的熱血電影。
《那年,我們的夏天》|從過去奔往未來,終於我們活成自己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