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繪本你都看了嗎?木的帶你分析《喪屍小孩》

1 / 1

#木的精神病系列繪本分析 #喪屍小孩 #木的談喪屍小孩  

又到了木的說故事的時間!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韓劇中的繪本故事–《喪屍小孩》

一起來看看《喪屍小孩》裡面隱含什麼樣的心理學知識與意涵吧!

《喪屍小孩》

(圖片取自:網路)

故事中的男孩,出生後在媽媽的眼中是個情感匱乏的孩子,因為情感匱乏,媽媽的愛以食物的型態提供給男孩。直到有一天,媽媽再給不出更多食物了,以自己的身體給予孩子,這是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媽媽的體溫,原來那麼溫暖啊。

是什麼讓我們難以給出能感受到的愛?又或是說,是什麼讓我們感受不到愛?

讀完這篇故事,聯想到情緒界線(emotional boundary)的概念,情緒界線倘若過於僵化,將使人與人之間難以情感接觸,在建立親密關係上會較有困難。然而,情緒界線若是太鬆散,容易將他人的情緒視為自己的責任,負下不必要的責任。

📍健康的情緒界線(emotional boundary)

許多的家庭可能也是如此,爸爸媽媽及主要照顧者的眼中,對子女行為與需求的解讀不同,這些視角轉化成不同的愛,有些愛讓人感到束縛,有些愛讓人窒息,有些愛,更讓人摸不著頭緒。

(圖片取自:網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種種的需求幻化成情緒與行為,展現在人際互動中,當我們能保有自己的情緒界線,便能夠將他人得情緒與自己的情緒切分,將他人的情緒責任回歸對方

除了家庭關係,其他親密關係、戀愛關係、友情關係甚至諮商關係、師生關係燈等人際關係均是如此。

📍用適合的方式給予關愛

媽媽眼中的喪屍小孩,主觀的被貼上標籤,然後媽媽用「我懂你」的方式給予,直到小孩發現,原來再多的物質,都比不上媽媽的溫暖。

有沒有哪些時候?你也給了對方不要的愛?在與人互動的時候,應能更開放全面的理解對方,或許我們有很多主觀的想法與印象跑在前面,然而關係是需要靠不斷的互動與相處,層層堆疊對他的認識才能斷定,在互動的過程中,去了解對方的心情感受。

(圖片取自:網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喪屍小孩失去的是心裡的溫暖,喪失的是心裡的關愛,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可能有喪失的一角,在我們慢慢的對自己有更多認識之後,填補失落的角落。

這本繪本讓你想到什麼呢?跟我們分享吧!

#木的放映室#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文鋼太#精神病#喪屍小孩#郭玟秀諮商心理師#黃旻諮商心理師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大家好,我們是木的Mood,是兩位諮商心理師與插畫家的組合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心理健康、兩性、關係、生活大小事,歡迎追蹤我們唷

Facebook: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IG: @moodradio_

Popdaily: 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