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的來防疫】你的居家防疫生活還好嗎?來談談疫情下的家庭關係

1 / 1

2021五月疫情不斷爆發的現在,大多數人應該有感覺到生活型態的變化,原先每個禮拜固定的聚會、想與家人見面就可以見面的自由自在...

這些原先的日常變得得來不易,為了減少群聚的風險,北漂或南漂的族群無法回鄉與家人見面、在外獨居的族群回到了家鄉與家人同居。不同的人與家的關係在這個時期以不同以往的樣態呈現,有的近、有的遠,而我們的心又能如何在這樣動盪的變化中安穩下來。

在你的家裡,出現了哪些變化呢?

WFH居家辦公,拿捏家人與工作間的距離

居家辦公的工作型態興起,家裏成為了家庭成員工作的場所,與家人相處和處理公事之間的界線拿捏,需要好好地畫出界線。

(圖片取自:網路)

學校改以遠距教學,照顧責任回歸家庭

教育部宣布學生回家線上學習,不少父母為此感到頭痛,平日工作時間要忙碌工作,又要規劃孩子的日常生活,少了學校與老師,親子間的距離便受到了考驗。

(圖片取自:網路)

家人焦慮於病毒,焦慮蔓延在此時

在家中設立防疫安全區,每每從外面進門前做好徹底的清潔,這是基本的防疫知識。然而,有沒有遇到你的家人,不喜歡消毒、或是不定的消毒,在兩個極端間的你,安撫好自己接著安定家人的心更顯得重要。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可能有些人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對象,在失去實體的接觸及連結後,內心的孤單、無助或許更加明顯。

「疫情讓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連結,沒有人是孤島」

在無法控制的變動下,控制我們能夠控制的,例如:

花時間感受社交關係的變動、這樣的關係品質是你喜歡的嗎、原來家人在意的生活細節是這些、我的孩子其實午休時間精力旺盛、能夠想見就見到面的感覺那麼讓人珍惜...

「拆除掉生活規律的框架,在停滯、等待的時日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跨越了藩籬,慢慢地流動」

  • 覺察內在的焦慮,慢慢地消化,找信任的人說:人是群居的生物,焦慮、擔心、不安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提醒著我們要留意外在的危險,藉著覺察與接受,慢慢說出口,將有助於減緩疫情期間的不安全感。
  • 適度與人連結,仍然需要保有個人空間:回到家居家辦公與線上辦公非常便利,讓有需求的人在疫情之下仍能處理公務,然而隨著通訊軟體不斷地響起,逐漸蔓延到下班的生活,讓人在工作與個人生活間難以切割。因此,為自己設立舒適的界線是當務之急。
  • 同理與我們遭遇不同卻無能為力的生命:在有力氣的時候感恩仍擁有的一切,在還能給出理解跟關心的時候照顧身邊的愛人,在每一次吸氣吐氣仍能夠好好呼吸的日常裡,感受與身體的靠近。

參考了國外針對疫情下家庭關係的研究,台灣這場對抗COVID-19的戰役正在進行中,我們的心理素質與歷程或許還沒走到正向、積極的階段。

然而,能夠感受到的是大家都很盡力,小至生活中的左鄰右舍,大至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的適應與排解困難。

「我們所能做的看起來很微小,累積起來卻很浩瀚」

參考資料:「How to Practice Empath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verywell mind website

防疫期間若需要心理支持資源請見下方連結,或是可以進一步透過IG、臉書粉專詢問我們唷: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心宅配傳送門:請點我

*線上諮詢是什麼:請點我

#家人 #COVID-19 #後疫情 #病毒 #新冠肺炎 #自我照顧 #心理照顧 #同理 #接納 #心情 #焦慮 #恐慌 #心情 #醫護 #家庭關係 #WFH #在家工作 #居家辦公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大家好,我們是木的Mood,是兩位諮商心理師與插畫家的組合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心理健康、兩性、關係、生活大小事,歡迎追蹤我們唷

Facebook: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IG: @moodradio_

Popdaily: 木的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