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們是最不會求助的一群 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1 / 1
 希望這本書的分享,能成為一個小小的契機,讓更多讀者看見廢墟少年的艱辛,進而理解少年的不幸來自背後更複雜的結構問題;更重要的,讓我們重新檢視社會更根本的價值以及現行的安全網政策,不要製造與複製更多的廢墟少年。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根據家扶基金會定義,高風險家庭指的是「因遭遇經濟、教養婚姻、醫療等問題,致兒童及少年未獲適當照顧之虞之家庭」,而儘管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高風險家庭與少年數,卻彷彿處於平行時空,這群所謂「未來主人翁」的生活環境,並未因為他們的數量減少,而獲得應有的改善。藉由實地走訪,與這群「廢墟少年實際互動」,報導者記者群完成了《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並且透過全面檢討現行政策,介紹國外案例,企圖讓主流社會看見這群形同被隱形的存在,甚至進一步帶來改變。

比起同情更需要陪伴 有法令卻頻頻被漏接

比起一本書籍,《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更應該說是集結成冊的專題報導,其中可以看見記者們如何藉由層層剖析,從家庭面、心理面、社會面及政策面,帶領讀者了解廢墟少年們,是如何一次次被漏接。當中產階級子女正在探索人生,他們卻必須面臨生存與求學間的矛盾掙扎;理應帶來階級翻轉的教育,卻因為不穩定的生活環境,成為他們眾多挫折的其中之一。

我們的法令真的能夠幫助他們嗎?比起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什麼?高風險家庭的父母們,又是如何看待他們的子女?如同書中所說,這群孩子可以說是社會上最不懂得求助的一群,而透過記者的文字,上述的問題也終於得以獲得解答,但解決卻依舊仍需努力。

讓被忽視的「主人翁」們 回到公共視野

比起過去較常提到的公益與人道考量,事實上在《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中,令筆者更加深刻的反而是以「人力資源」為考量,所以必須幫助少年的思考模式。雖然或許有些冷血,但對於講求高效率、CP值的現代社會而言,包含人力資院、社會成本,甚至是「奪牌希望」等操作,或許更具有說服力。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過,人是被拋擲於世上,無能決定自己出生的家庭與社會位階,但卻可以自由地創造自己。這是我們寫下此書的目的,想帶讀者走入這群被拋入廢墟般狀態少年們的生命處境,讓他們走進公共的視野裡。

奧運激情過後 高風險家庭問題仍待解決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儘管這本書早在2018年就出版,但報導者的相關追蹤報導,卻從未止息,尤其在疫情影響之下,數位落差導致教育開始出現階級化的現象,也讓這個專題的持續更加重要。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統計,高風險家庭在《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出版當年的開案數,出現明顯下滑,但這並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隨著黃筱雯在奧運賽場上爭光,比起一昧地讚揚錦上添花,台灣社會或許更應該重新關注高風險家庭所面臨的困境,防止貧窮世襲、階級固化持續複製,造成未來更大的社會成本。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eEYQkj

金石堂網路書城:https://reurl.cc/AkZXbQ

博客來:https://reurl.cc/MAEW24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2rq7an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bXpeeX

#廢墟少年 #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

#李雪莉 #簡永達 #余志偉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報導者 #衛城出版 #遠足文化 #2018出版

#高風險家庭 #社會成本 #階級固化 #貧窮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