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暑假即將畫上句點|4步驟教你疫情下重開機,回到生活正軌

1 / 1
行星的日落 |心理·文字·生活
諮商心理師/文創作家準心理師

每個人宛若一顆孤獨的行星,有著自己的日落。
讓散漫、選擇障礙的懶玖與多愁善感的白覓。
在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陪你一起看行星的日落。

正當台灣的疫情漸漸趨緩,大家還在討論是否降級,何時開放內用的時候,開學就悄悄逼近了。

相信不少人跟懶以前讀書的時候一樣,前一天晚上還在幻想「這不是真的」,以及各種「開不了學之可能」,然後磨磨蹭蹭、不得不告別手機,終帶點無奈的爬上床,第二天滿心掙扎的抽離溫暖的被窩,回到學校面對現實。

雖然千百個不願意,但該來的總是躲不掉。

諸如:新學期的新學習、進入新倒數循環的期中、期末考、各種報告…。
到底可以怎麼讓自己的生活迅速跟上開學的腳步?
以及規劃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間表?
這裡分享「疫情下重開機」的4個步驟:

一、列出自己24小時的時間表

可用之前的日常生活作為範本,檢視自己「典型的一天」所進行之各項活動。如:上午6點起床,6點至6點半盥洗、弄早餐,6點半帶著早餐出門上學,6點半到7點10分搭車……,以此類推,越詳盡越好,直到上床睡覺前。

二、將「典型的一天」中的每項活動分類

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William Glasser)認為人都有生存、人際互動、控制權、自由與樂趣的需求,依照這5個需求分類,並且計算各分類的時間總和:
1.吃、喝、拉、撒、睡,指維持生命的需求。
2.心理的需求:
a. 與家人、朋友……等人際互動、往來。
b. 權力、成就感,如:能得到讚賞和肯定而感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c. 自由感,指能獨立、自主選擇之權力。
d. 遊樂、運動、放鬆,為維持學習及工作的動力。

三、辨識出「心理需求」與「實際發生」之落差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上述的時數總和就是你「實際發生」的時數,在自己心裡面覺得需要的時數則是「內心需要」的時數。
舉例來說,我希望每天可以睡7小時,可是因為要寫作業、複習功課,加上7點半前要到學校,我6點一定要起床準備,所以常常只睡了6小時,甚至5小時不到。

於是我「內心需要」是「7小時」,可是「實際發生」只有「5-6小時」,兩者就差了1-2小時。

四、從「心理需求」與「實際發生」兩者落差重新調整生活。

檢視之後,我們可以發現有些需求被過度滿足了,而有些需求則是被壓縮了。
以下是比較常見的一些困擾:
1.常常覺得睡不飽→ 除了課業量真的不少,自己時間分配的也不是很好。
2.上課想說話、放學想上網,希望可以多一點時間跟朋友聊天,但這樣就會耽誤做功課與唸書的時間→改成放學後和同學一起走,或是週末約定相聚…等方式,享有較不受限的共處時光。
3.每次上床拖拖拉拉,只是想要一點「屬於自己的獨處時光」→善用零碎時間,像是撘車的時候完全放空、關電腦的時間提早10分鐘或寫日記、回想一整天的生活……都好,讓心靈稍微沉澱一下。
4.課業、生活充滿他人期待,偶爾想表達自己想法雙方就會有磨擦→可透過主動規劃時間、空間,以身體力行的成果,練習表達意見,幫自己爭取權益。
5.想電視看久一點、想上網時間長一點,可是又得把功課完成、考試準備好→ 週間把火力集中在課業上,再爭取周末較長或完整的休閒時間,以不影響課業下取得平衡。

不論是哪種發現,都提供我們有機會回頭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或是標準設定。找到最好的平衡點,過得更符合內心需求,同時也可以適當的滿足各項需要。

祝福大家可以早日重開機,回歸常態生活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