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國族認同的入門推薦閱讀—《亞細亞的孤兒》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如同孤兒的困境 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認同矛盾
作為台灣族群認同著作的先驅,《亞細亞的孤兒》從書名或許就能夠讓台灣人感到心有戚戚,這本由作家吳濁流在1962年完成的作品,也被視為是二戰前後,台灣知識份子在中、日間面臨認同矛盾的最佳寫照。主角胡太明出身望族,雖然曾經接觸漢學,卻還是接受日本新式教育,成為知識階層。因為種種原因,他到了日本本土、「故國」中國兩地生活,但兩個地方非但未讓他獲得歸屬感,反而更加體會台灣人「裡外不是人」的矛盾處境。
殖民政權眼中的異族 祖國所不信任的間諜
不只在日本無法承認自己來自台灣,因為處於戰爭前夕,台灣人到了中國也會被懷疑是奸細。然而,當回到台灣本土,必須要面對的則是表面上一致,實際上卻充滿不公平的「皇民化」,讓知識份子進一步分裂成積極對抗的「絕對派」、消極處事的「超然派」,以及選擇屈服的「妥協派」等。諷刺的是,不論是哪一派,事實上都是「孤兒」,終究無法落地的國族認同,最終也讓胡太明無可避免地邁向瘋狂。
批評殖民政權 卻先在日本發行並獲得迴響
相對於吳濁流的另一部長篇作品《無花果》,《亞細亞的孤兒》最終只停在二戰結束前,其中讀者更會發現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等,與現代觀念格格不入的舊思想。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藉由這些過去的思考邏輯,或許也才能更加了解當時知識份子所面臨的困境。雖然是批判日本政府的作品,但有趣的是《亞細亞的孤兒》實際上是以日語先出版,才又被翻譯成華文,反觀與國民政府有關的《無花果》,卻被列為禁書超過10年,直到1988年才得以公開出版。
適合「台灣人」世代的入門參考書籍
當面對國族認同,吳濁流的作品或許是最適合入門的參考書目,其中又以《亞細亞的孤兒》最為聞名。雖然目前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已有180度的改變,尤其是在311地震與疫苗捐助後,「台日友好」更成為隨處可見的標語,但並不代表過去的歷史就應該被抹滅。尤其是在「台灣人認同」的比例逐漸提升的當下,認識並正視自己的「孤兒」出身,或許也才是未來走向獨立最重要的基礎。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mvGv8G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V5j5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