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下-遊記

1 / 1

〈大武山下〉

    讀完龍應台的《大武山下》一陣子了,總想著有時間的話想再去那裡踏踏。不特別為了什麼,就只是想見見它而已。

    有段時間很喜歡到屏東四處走走,不管是屏東市區的亂走探險、竹田咖啡廳的閒暇時光,抑或是枋寮的海,當然最重要的美食探索……等,一切都讓我流連不已。提到潮州,身為吃貨的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食物。

    之前在潮州人的帶領下,嚐了許多在地人推薦的美食,像是綜合口味的豆花,豆花搭配紅豆、薏仁、花生等配料,顆粒飽滿,一咬開配料,內裡的沙沙口感是充分熬煮的成果,簡單的甜湯就是簡單的美好;洗淨腸子的四神湯,與薏仁相互配合著,湯頭甜淡而清爽;還有圓環的烤玉米,玉米的甜雜揉著沙茶與炭火的香氣,十分誘人。

    伴隨著南下的列車,一面回想著食物的美味。列車逐漸駛出城外,外頭的風景由成群的建築物轉換成零散的聚落,聚落之間皆被綠色的植披填滿,道路劃開的分界有三三兩兩的腳踏車,心情是閒適的。當日天氣晴朗,遠方有山,山被雲霧輕籠著,柔焦了稜線。

    一路向山,剛到潮州便借了p-bike,打算隨意探索。沿著河濱公園騎,木棧道上的各處涼亭充滿了聚攏的居民,路上有些賣水果、蔥油餅、果汁的發財車,平常地就像家附近的公園一般。對於訪客而言,這裡是不矯作的,它對所有到訪的人攤開自己原來的樣貌,你來與不來,一切如常。

    不知道迷路到了一個程度,會成為一種疾病。心想著要去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參觀,卻一直在迷失方向、在圓環盤旋不已,是為圓環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文化園區。園區是當時林少貓抗日事件的主戰場之一,再後來建立了宿舍群做為公路新村。

    越是深入去了解這片土地,過往所經歷的一切,越是加深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而不同的歷史敘述角度,更是代表著不同族群對於事件的詮釋觀點,以林少貓抗日為例,對台人來說林少貓是為民族之英雄;然而,當政日人為被殺害的後藤松次郎立碑。相同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端看,就會產生全然不同的看法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離開大武山下時,又帶走了一些新的經歷與想法,還有外帶的美食。返程時太陽正緩慢落下,紅紅火火暈染著天空、層層的田壟、排排的檳榔樹,窗外的世界此刻是橘紅的,沿途開展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南國面目。

#大武山下 #創作 #散文 #隨筆 #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