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安慰「不要想太多」?你是躁鬱症患者的豬隊友嗎?

1 / 1

作者:黃華妮臨床心理師/編輯杰雲

你有聽過躁鬱症嗎?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都是憂鬱症,常常誤以為躁鬱症就是憂鬱症的相反,實際上並不是唷!每每談到精神疾病,大家都會以為是「想太多」、「杞人憂天」,尤其之前吳宗憲還說:「憂鬱症都是因為不知足」,一番話引起軒然大波。

但這樣的發言卻仍獲得不少粉絲認同,更凸顯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漠視。

你呢?你有足夠認識躁鬱症嗎?如果你身邊朋友有躁鬱症的話,你可以怎麼幫他?

先來了解躁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一樣?

躁鬱症常被當成是憂鬱症的相反,認為憂鬱是憂愁無力不想做事,那躁鬱就是精力旺盛!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知,躁鬱症其實包含了躁鬱及憂鬱,有明顯的「躁期」(包含躁症與輕躁症),並可能伴隨「鬱期」(但鬱期不一定會出現於躁鬱症中,而且容易與憂鬱症混淆)。

簡單來說,憂鬱症患者只會表現出憂鬱症狀,與躁鬱症最大不同就是:躁鬱症一定要有輕躁或躁症發作,例如,躁鬱症中的「躁症」發作時,患者會感到特別有活力或創造力、自信滿滿、話多等。

罹患躁鬱症的原因?

很多心理疾病在深入探究原因後,往往會發現除了個人脆弱性特質以外,亦可能由遭受重大創傷或看似一件不是太嚴重的小事所引發,也許是一個童年陰影或是因父母長期施加的不滿、期待,而導致的壓力等。此外,研究顯示「遺傳因子」佔了重要的角色,若直系親屬內有躁鬱症的家族史,本身罹患機率也較高。總之,躁鬱症成因大致為先天腦功能異常與遺傳(個人脆弱性特質)及受到可能的外部壓力所引起。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躁鬱症,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指標來觀察。一般來說如果只是短暫時間的情緒低落或無法專心,可以不用擔心,但如果持續好一陣子(超過兩周到一個月以上),並且影響了正常社交生活,那就有必要尋求醫師治療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何陪伴躁鬱症患者?「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絕對不能講!

面對心理疾病,很多親友的「好心」往往是一種毒藥。當我們不了解這些疾病的時候,總會苦勸對方不要不知足、想太多、太激動,覺得當他冷靜一點就好了。然而,這些對患者來說都是二度傷害,就像對一個溺水的人說:「你就游上來就好了!」不但體現了我們「根本無法同理他」,也會把患者推更遠,失去就醫的機會與意願。

以下提供3種正確面對躁鬱症患者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1. 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聽從醫師治療建議並提醒按時服藥。
  2. 用開放態度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努力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幫助,也真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3. 注意患者發作時的症狀與表現,將危險器具收好,同時避免過度刺激患者。

躁鬱症治療注意事項!

躁鬱症治療得尋求正規的管道,除了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這些醫療體系的支持外,最重要的當屬社會、親友的陪伴與協助,幫患者維持作息、飲食規律、建立充足的運動習慣與睡眠、遠離毒菸酒等有害物質也有助於患者心理疾病的復原。

建議患者與家屬都可以正視這項疾病,多與主治醫師或心理師討論,一起陪病患走過低潮。

(好奇你或你的親朋好友有沒有躁鬱症嗎?可以參考《躁鬱症症狀有哪些?躁鬱症測試看你是否罹患躁鬱症!》文章中所提到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用幾項標準幫我們簡單判斷是否患上了躁鬱症。)

延伸閱讀:

維生素D功效、來源、食物排行▷怎麼吃?過量會怎樣?

杏仁酸煥膚順序怎麼用?濃度選幾%?皮膚科醫師來解密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