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即將30歲與追逐夢想的你我,音樂劇電影《倒數時刻》的真實故事與心得
Netflix音樂劇改編電影《倒數時刻(Tick, Tick... Boom!)》是音樂劇作家「強納森.拉森(Jonathan Larson)」半自傳的同名百老匯音樂劇與真實故事。
本文收錄《倒數時刻》早期由強納森.拉森親自獨立表演的影像。討論電影中的音樂劇《傲慢(Superbia)》、同名百老匯音樂劇與真實故事。
如果你即將面臨30歲,默默耕耘夢想,卻始終不被賞識,或是對自己的才能感到懷疑,這部電影會讓你有很多共鳴!
筆者Hwaijin的所有文章與英文翻譯,皆親自辛苦撰寫與翻譯,如需轉載,請先聯絡筆者喔~感謝😊
本文章內容涉及到作家的真實故事,會有些微劇透,請讀者自行斟酌喔~
you are hearing is not a technical problem. It is not a musical cue. It is not
a joke. It is the sound of one man's mounting anxiety. I ... am that man. ... ──Jon, 《Tick, Tick... Boom!》
一事無成地邁入三十歲?
(圖片來源/Netflix)
Jon再過一週就要滿30歲了!
電影的故事發生於主角Jon將要年滿30歲的前一週。
Jon喜歡的劇作家、歌手早在30歲以前有一定的成就,連自己的父母在三十歲已有兩個孩子。反觀自己沒有穩定的財力、家庭事業無成、依舊在餐廳裡當個端盤子的服務生。
無論東西方的文化多麼不同,30歲都是重要的下一個人生階段,又意味著青春的結束。
days, my youth will be over forever. ──Jon, 《Tick, Tick... Boom!》
就像電影歌曲《30/90》描述的一樣,雖然心理仍處於22歲的感受,但已步入30歲,被時間推著走,想停也停不下來。(筆者甚至自25歲以後,就開始擔心30歲了😂)
30歲彷彿是所有夢想的終點,過了這個時間點,要面對現實而停止作夢。
儘管,Jon的朋友「麥可(Michael)」告訴他:「30歲還很年輕,還有時間。」但對於懷抱夢想的Jon,渴望在30歲以前能有一番作為,時間永遠不夠用。
《30/90》電影原聲帶(含英文歌詞)
singing ‘happy birthday’. You just want to lay down and cry. ──《30/90》lyric from《Tick,
Tick... Boom!》
──《30/90》歌詞,《倒數時刻》
筆者聽到這段歌詞時,忍不住笑出來!未免也太寫實了吧!
有趣的是,飾演主角的「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都快年滿40歲,出演即將滿30歲的男生毫無違和感。
you got to a certain age, and you stop being a writer who waits tables, and you
become a waiter with a hobby. ──Jon, 《Tick,
Tick... Boom!》
飛翔?還是牢籠?
(圖片來源/Netflix)
老朋友「麥可(Michael)」從求學以來,向來擔任戲劇表演中的男主角,但他最後放棄夢想,選擇了一個穩定、擁有五位數收入的廣告商工作。
然而,放棄夢想並不會為Jon帶來快樂,無法輕易放棄,放棄夢想就像被折斷翅膀、關進鳥籠一樣。雖然活著,卻也不是真正的人生。
對一個熱愛創作的藝術家來說,很難輕易放棄創作,就如同一再從退休復工的宮崎駿。
創作,是伴隨生命終了才可能真正結束。
《Louder Than Words》 電影原聲帶(含英文歌詞)
筆者很喜歡這首歌的歌詞。彷彿在訴說創作者追逐夢想的決心與想改變世界的使命感。
it is to be a writer. You just keep throwing them against the wall, and hoping
against hop that eventually, something sticks.── Rosa Stevens, 《Tick,
Tick... Boom!》
商業 vs 藝術
(圖片來源/Netflix)
就像Michael介紹給Jon的廣告標題工作,Jon覺得是違背良心的工作。廣告(商業)的目標是賺錢,用不實的謊言包裝商品,未必對社會有益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創意與商業有時候是背道而馳,優秀的作品未必可以獲得讚賞或被社會大眾所喜愛,甚至可能面臨曲高和寡的局面。
同為藝文創作者的筆者心有戚戚焉,有時候,商業炒作更勝於作品本身的價值。
藝術也不是努力就會有一定會有成就,往往要倚靠機運。
「他們有付你錢嗎?沒關係,下次會付給你」
(圖片來源/Netflix)
電影中,當Jon寫了8年的音樂劇首次表演前,父母和Jon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經濟與現實的壓力之下,讓Jon備受折磨,住宿的公寓要面臨斷電的危險。真實生活中的Jon,住宿甚至沒有暖氣。
這讓筆者想起在英國念書,冬天沒電又沒暖氣、冷到發抖;夏天房間漏水成小溪的日子。當時為了省房租,找了一間八人住、維多利亞時期老房子的share house。
藝術的創作過程是既辛苦又花錢。特別是剛出道的藝術創作者,在沒有投資方的情況下,需要自掏腰包、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拒絕。
就算有了一個展現作品的機會,薪水與酬勞非常少,與其作為正職,更像是為自己圓一個夢(例如:在台灣出書,多數創作者僅有8~10%的書籍版稅)。
不受賞賜的環境,很容易讓創作的熱情逐漸被燃燒殆盡。
音樂劇《傲慢(Superbia)》是真實存在的嗎?
(圖片來源/Netflix)
據外國媒體推測,音樂劇《倒數時刻》的寫作背景源自於《Superbia(傲慢-筆者翻譯)》的「失敗」。
音樂劇《傲慢》是真實存在的,而電影中於預演室(rehearsal room)表演的歌曲也並非來自音樂劇《倒數時刻》。
《Superbia》的靈感來源自英國作家「喬治.歐維爾(George Orwell)」的科幻小說「1984」,故事描述未來人們與影像螢幕形影不離。然而,當時被強納森的經紀人「羅莎.史蒂芬(Rosa Stevens)」以「雖具有創意,但不會暢銷」為由而拒絕了。(資料來源:DIGITAL MAFIA TALKIES)
《倒數時刻》強納森於1990年的獨立表演影片
早期的音樂劇《倒數時刻》是由音樂劇作家強納森.拉森與一台鋼琴自彈自唱表演,而後加入樂團。直至強納森過世後,於2001年才登上百老匯舞台。
音樂劇作家「強納森.拉森」的真實故事
(圖片來源/BBC)
音樂劇作家「強納森.拉森(Jonathan Larson)」繼《倒數時刻》後,創作的《吉屋出租(Rent)》獲得東尼獎和普利茲戲劇獎,該作品也成為他的代表作。
《吉屋出租》的故事探討多元文化、用藥、同性戀、愛滋病等強納森關心的社會議題。該音樂劇於百老匯上演12年之久,為歷史上第11部長壽的音樂劇。並於2005年翻拍成同名電影(英文預告連結)。
然而,《吉屋出租》首演的當天早晨,強納森死於「主動脈剝離」,享年35歲。
有醫學學者認為醫院誤診為壓力或流感,間接導致強納森的死亡。
《倒數時刻(Tick, Tick... Boom!)》電影預告
儘管《倒數時刻(Tick, Tick... Boom!)》的寫作背景為30多年前(筆者都還沒出生呢),但它所描述的故事一點也不陳舊,非常推薦給即將滿30歲的你我。
筆者覺得《倒數時刻》也很適合喜歡看生活故事的朋友們,可以了解藝文創作者的內心掙扎。藝文創作者看了會心有戚戚焉。
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音樂劇電影,電影收錄了許多好聽的搖滾音樂,喜歡音樂劇的朋友更不能錯過喔!
更多Netflix推薦片單
👉 Netflix奇幻浪漫電影《冰上之愛》五大看點,走入俄羅斯冰雪童話世界
👉 Netflix 《鹿角男孩》反映疫情下的人性!影劇六大看點與無劇透影評
👉 Netflix《太陽召喚》7大看點:故事大綱、演員陣容、劇組與訪談花絮介紹
👉 Netflix《太陽召喚》續訂第二季!新角色與劇情走向,第一季埋藏伏筆!
👉 點盤8部《后翼棄兵》「安雅泰勒喬伊」影片與無劇透影評|防疫片單
Netflix兒童片單
👉 找回童年的純真,點盤7 部童書改編電影與無劇透影評|Netflix防疫片單(一)
👉 你家是哪種家庭類型?精選4部「家庭主題」動畫 | Netflix防疫片單(二)
筆者簡介 #hwaijin
愛嗑故事、覺得沒有好故事就沒動力的插畫家/動畫師,一年可聽完近百本英文有聲書。喜歡討論故事靈感與幕後花絮製成。
畢業於倫敦聖馬丁藝術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MA Character Animation),擅長手繪動畫、插畫、故事寫作與影像剪輯。《小小情書》為筆者的第一本繪本。
目前與兔寶MoonMoon在家插畫接案,期望能在生活中尋找故事靈感、發現平凡美麗的小奇蹟。
IG: @hwaijin
兔寶粉專: @Bunny.Moon.Diary
#Tiktikboom#倒數時刻 #百老匯音樂劇 #muscial #netflix #真實故事改編 #強納森拉森 #吉屋出租 #rent #30歲 #生日快樂 #搖滾音樂 #音樂 #安德魯加菲爾德 #AndrewGarfield #影評 #藝文創作者 #夢想 #焦慮 #真實故事改編 #半自傳 #電影 #movie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