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心得—為什麼是我?
本文有劇透!
本劇雖然有幾段我覺得出戲,像是大芝在草地上的哈哈哈,我以為她要開始跳廣場舞XD,但整體表現瑕不掩瑜,令人驚豔與感動!看這部務必把衛生紙準備好,真的會哭~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官網
《與惡》成功的地方太多,之一是無論你是法律人、媒體人、精神科醫事人員,都會覺得它是在說自己的故事,之二是打開了我們拒於觸擊的開關,討論精神疾患與司法相關議題卻不流於沉悶,而且讓大家都想看。
這是一個關於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法扶律師家人、精神疾患家庭、精神科醫事人員、新聞工作者的故事,而每集的片頭也都在提醒著身上沒有這些標籤的社會大眾,這也是關於你的故事,它就發生在你每天打開社群媒體的留言,以及你與人相處的言語及行為裡而已。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官網
透過本劇,我們可以看到什麼?除了走不出傷痛的受害者家屬之外,加害者家屬也淪為事件的受害者。法扶律師受到恐嚇、潑糞與輿論壓力,同時面臨家庭生計重擔,選擇拋棄理想,昧著良心替黑道打官司。
新聞工作者為了搶獨家和收視率,抄襲及不求證的報導,甚至常常不經當事人同意的跟蹤,或是斷章取義擷取內容。精神疾患服藥的副作用與依從性和其家屬的壓力。醫事人員驚險的日常以及對於工作缺失的自責,甚至衍生出對社會的失望。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官網
思聰:「為什麼是我?」
喬平:「可能因為,你比較勇敢吧。」
全劇中個人最暖的橋段,便是這兩句,看報導才知道這是林予晞的即興台詞,挾持案那段予晞演得超棒,冷靜溫柔又有智慧,當然,現實中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反應不見得會跟思聰一樣能冷靜下來,精神病院的安全管理也不該這麼鬆就是了。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臉書
思悅這個角色也很值得一提,曾沛慈演出了弟弟被確診時的無助和恐慌,並且十分堅強的面對,也呈現出家屬的無能為力,包含勸弟弟吃藥但他不聽,然後求助醫療人員也沒得到答案。
人們製造出對立互相傷害,損人又不利己,但為什麼我們不停止呢?法院裡的天秤,真的就代表人人平等嗎?未來,我們又可以想到或是改變什麼?
司法精神病院的成立、康復之家的鄰避效應、精神疾患如何回歸社會、家屬支持性團體、歧視與汙名化、以修復式司法締造和平、新聞媒體第四權及操縱輿論、閱聽人的媒體識讀,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官網
最後三集為了以療癒收尾而收得倉促,但值得肯定的是,劇本呈現出多元的角度,演員群也非常優秀,整部劇不會流於狗血,也不會沉悶,沒有一個角色是多餘的,讓觀眾能順順看完。劇終王赦與一駿並肩,既熱血又勇敢,第十集的劇名是「未來的樣子」,這代表這類故事還沒結束,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取決於此刻的我們如何締造。
台詞珍藏
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他殺了人就應該死,但是不代表要民主法治要跟著一起陪葬。
為什麼他就難得,我就應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