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想中的工作也會倦怠嗎?當翻譯到不想再翻譯的時候

1 / 1

在很多人眼中,我的工作類型大概是最夢幻的那種:沒有同事、沒有主管、不用面對客戶、不用應酬、不用開會、除了死線之外沒有時間表,愛什麼時間工作就什麼時間工作,想戴耳機、開著電視、一邊看電影一邊工作都沒關係,只要有一台筆記型電腦、有一個地方能坐下,就全世界都是你的工作室。

別誤會我的意思,以上這一切都是事實,我也每天都感謝上帝,讓我這麼幸運地進了這個圈子、掛上了譯者的頭銜。但也正因為如此,有時候我真的不敢開口說,其實再夢幻的工作也是會倦怠的。

與其說是職業倦怠,不如說是彈性疲乏。

寫作這件事對我來說,一直都是很快樂的;但是翻譯當然不是單純的寫作。文字是你的,但概念是別人的、敘事方式是別人的。

我翻譯過的書,大部分都是我很喜歡的,一方面是因為我閱讀的種類廣泛,幾乎是來者不拒;但是十本書裡總會有那麼一、兩本,讀起來就是沒那麼對味,或者作者本身寫作的功力真的不怎麼樣,文筆不好、劇情又爛,或者角色都像紙娃娃一樣單薄(這裡我就不指名了,怕被出版社殺掉),可能翻不到一半就想要撕書——或者說砸電腦。

通常翻完一本這樣的書,我都會需要放自己幾天假,完全不看書、不翻譯,讓自己腦子徹底淨空;因為那個狀態下,我真的完全沒有辦法再輸出任何文字,也不想接收任何文字。

為了拯救原作者詞窮的狀態(角色的每一個笑容都是smile,每一句對話後面都一定有xxx said⋯⋯),我得絞盡腦汁找出所有的同義詞,一句一句代換、又不能破壞原作者想要描述的意境;為了配合原作者的幽默感,保留所有只有原文使用者才能懂的笑話,我又得自創雙關或搞笑語句。有時候,這真的比寫自己的故事更累、更燒腦。整本書翻完的時候,真的會有腦汁都蒸發完了的感覺。

像這種時候,也真的沒辦法找人抱怨。翻譯、或者任何類型的文字工作,都是一條孤獨的路。沒有同事、沒有夥伴,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可以和你分享工作的心情和挫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如果想要走翻譯這條路,請務必要找到自己的舒壓方法,去走走、打打電動、或是看看無腦的爽片,能讓自己腦子換個方向轉的都好。

因為在倦怠過後,下一本書或許就會精彩起來了。我不喜歡用疲乏的心態開始新的一本書,因為那樣總有一種遷怒之感;在一個案子結束時,把大腦的暫存清空,用全新的眼光開始下一個作品,是對作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工作的尊重。

翻譯到不想翻譯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你只能整理好自己,深呼吸,然後繼續翻譯,一邊期待下一本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