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讀樹木希林《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認識樹木希林,是從是枝裕和的電影裡,那是看了《比海還深》、《海街日記》、《橫山家之味》、《我的意外爸爸》,發現母親或是阿嬤的角色,怎麼都是同一個演員扮演?會因為她只是料理著天婦羅,那樣日常、平凡的畫面,就被觸動了心靈;也會因為電影的日常對話裡,迸出看似輕簡實則深沉的話語,而淚流不已。發現樹木希林,是因為看見了一個個看似平凡無奇,卻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
🌱生而為人的千變樣貌
本書集結了樹木希林在訪談或者公開場合裡,所留下的言語紀錄,總共120則,依照:生、病、老、人、絆、家、務、死,八章節為主題分類其內容。與其說是為身處人生迷霧中的人指引方向,更像是一位長者充分地經歷了人生之旅,在離去之前所絮叨、分享的隻言片語。這些隻言片語蘊含她所走過的路、體會過的人生滋味,時間、際遇所作用在她身上的變化,透過此書保留下了部分。
-
🌱順應自然的後期高齡者
「老去」是很自然而然的生命現象,然而面對這個現象,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反應和應對態度。黃麗群在《我與貍奴不出門》談理想的老年,不是認老和服老,而是清澈的認識、自在的服貼與終於寬敞的安頓。「接受不方便,將自己放進那個框架之中,變老就是這麼一回事。」在〈老〉的章節裡,談接受老去的不便、對於老去的欣然,以及追求順應自然的人之美,我所見的樹木希林,即是如此。
-
🌱「死生亦大矣」-向死而生
面對出生和死亡,普遍的社會價值裡,認為誕生是喜悅、而離去是悲傷的,甚至因避諱而不去談論此事。然而在樹木希林的言談中,總能感受到死亡與誕生具備同樣重要的價值。生與死是兩相對立而並存的,作為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因終有結束的一天,所以得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得有趣、創造無限的價值。待離開之時,以自己喜歡的樣子死去。
-
🌱個人心得
做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年輕人,真的很討厭他人指導自己:該怎麼活?更對所有的雞湯文避之惟恐而不及。然而,起源於對是枝裕和電影的喜愛,意外地看了很多樹木希林出演的影視作品,最後不知不覺地上升到對這個演員的喜愛。所以忍不住地,對她的一切感到好奇,連她所留下的隻言片語,都讓我覺得彌足珍貴。
-
我是在她離開之後,才看《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她甫出場,我便紅了眼眶,因為早知道這是個會死去的角色。和真實人生一樣,她坦然地展露自己老的樣態,而我只能在每一幕的推進裡練習告別,看著她向著死亡邁進。
-
看書時,我很喜歡聽她談生活、疾病和死亡,當這些議題做為真實經驗,流經她生命之旅時,她所展現的接受與釋然,提供了我不同的面向去看待這些事情。這本書之於我而言,就像寫題目時,偷看了一下別人的答案。然而,關於生而為人的種種問題,即便看過她的答案,更重要的還是找尋到自己的,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