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故事,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蘇東坡對於自己在佛法上的修習很得意,於是就寫了一首詩給好友佛印禪師: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表示自己將一切都看開、勘透,任何名利誘惑對他都不起了作用。蘇東坡原以為佛印會大大的認同他、讚美他,結果沒想到收到回信卻是「放屁」兩個字。蘇東坡可火大了,立刻過江去找佛印算帳。但更讓人惱火的是,佛印的房門上貼了兩句詩:「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很多時候,我們都自以為把事情看得很開或修養得很好,其實卻常常糾結一些枝微末節,並且還會耿耿於懷,甚至多年以後想起,依然會不滿。
糾結、計較、耿耿於懷,這些都是人類很正常與自然不過的情緒與人性,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自己。但是,也要慢慢去改變自己,學著從理智裡去找尋應該改變的部分。就像蘇東坡看完「放屁」兩個字,很生氣,但是,當他看到「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不足,哈哈大笑離去,而不是繼續找佛印理論,氣呼呼地指責佛印說:「一個出家人怎麼可以講屁字」,或是質問:「今天如果換做我跟你說放屁,你不生氣嗎?自己不對,還寫詩說我一屁打過江,根本就是假和尚!」蘇東坡沒有這樣做!他在被取笑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很理性地接受了指正。很多事情的審視與看待方式,就是在於能不能理性地去思考、能不能想出箇中的情法義理。
其實,從這個故事最後的結尾來看,蘇東坡的修養是相當的好,並且完成了接近於「八風吹不動」。怎麼說呢?因為「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這兩句話,雖然說的是事實,但諷刺意味也非常濃厚。蘇東坡被諷刺了,他沒有生氣,沒有嗔念,也沒有因為自己名譽受損就心懷不滿,沒有因為受了取笑而怨懟佛印、或與佛印結仇,反而是因為覺得獲得領悟,開心離去。所以,為人處事,也許我們會因為一時氣憤而情緒化處理事情,但如果能理智地省思,最後也許能夠和氣圓滿的結束。
當然,在這個故事裡面,除了蘇東坡修養確實不錯、悟性也很高之外,佛印的說理也是一針見血,才能達到當頭棒喝的作用。然而,不論是修養好、悟性高、或是能一針見血,都必須靠平時的積累。當我們了解的事物越多,自身積攢的知識、常識、見識越廣越深,能夠反應出來的修養與智慧也就越高。
所以,當我們生氣、糾結或計較、怨懟一些人事物的時候,不妨想想「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這個故事彰顯於表面或隱藏在深處的東西,這樣,即便做不到「八風吹不動」,但至少不會被「一屁打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