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非常深刻,多年前的某個夏天早上,我在釜山海雲台充分進行光作用後,決定來碗豬肉湯飯「以熱治熱」。隨餐附上的配菜中,有根食指大小的青陽辣椒,由於過去的經驗(後來想想可能之前吃到的都是糯米椒?),我沒有多加考慮就拿起來吃,雖然起初一兩口還是小心翼翼,後來就放膽吃下去。就在大約吃了2/3左右,辣的感覺開始反撲我,於是眼淚和鼻涕接連登場,我硬生生上演了一幕「分手擂台」般的場景。
辣是大多數人對於韓國食物的普遍印象,無論以什麼方式(辣椒、辣椒粉、辣椒醬⋯⋯),辣椒在韓國餐桌上可說是如影隨形。所以,韓式料理打從出現以來就是和辣椒或辣這件事脫離不了關係?答案可能會讓你大感意外,因為韓國原本根本沒有生產辣椒!
起源於美洲的辣椒,因為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隨著歐洲人傳往世界各地,並在16世紀末來到韓半島。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根本和辣椒扯不上邊的韓國人,演變成幾乎在每道菜中都加入這種調味料?這點和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古埃及人的陵墓中發現鹽這件事,可以得知人類食用鹽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漫長的歷史中,它一直是以物易物的明星商品,甚至可以當成貨幣,據說哥倫布當初之所以能進行航海活動,就是因為西班牙以鹽稅資助。(這是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回到這樣的歷史背景,因為鹽非常珍貴(在朝鮮時代還是專賣品),自然身價不凡,相較之下一樣能為食物提味的辣椒,無論價格或取得(甚至可以自己栽種)都顯得親民且方便許多。不只如此,辣椒還具有防腐的功效,因此在辛奇中加入辣椒粉,還能減少鹽的用量,可說是一舉兩得。就這樣誕生了今日色香味俱全、以辣聞名的韓式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