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社會與移工的關係 或許已來到黃金交叉的關鍵期—《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1 / 1
這是不被臺灣人看見的移工地下社會。數十萬人支撐起鋼鐵機械業,也撐起營造建設、自動機具業,以及家中長輩的生活起區,但我們總對他們視若無睹,老以為這些人頭腦簡單、貧窮落後。可我在一廣認識的移工們複雜多樣、生活豐富多采,我覺得他們長期被外界忽視是種錯誤。

當討論到人權,「移工」已經是近年來被頻繁討論的議題,遭到仲介剝削、雇主不帶對待,還有夢碎在異鄉的故事,儘管每每讓人難過、氣憤,卻因為過於類似的情節,讓議題的擴散性減弱,甚至導致整體社會的同情疲勞。但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實際走入移工聚集的「第一廣場」

如同相關的其他書籍,《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依舊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移工在台灣普遍面臨的困境。被債務壓著工作、毫無抵抗地受到層層剝削,在遭遇困難時還必須獨自承擔巨大風險,其實很難想像同樣的情節就算已經被揭發了數年,仍舊在這塊高唱「人權」的土地上存在。為了更了解這個群體,作者簡永達在著名的移工聚集地——台中「第一廣場」(後改名為東協廣場居住了兩個月,而這樣的方式確實也讓他得以更近距離地觀察這群異鄉人。

因為心理上的距離遙遠,台灣社會通常對移工有著「扁平」、「晦暗」的印象,但因為曾經融入在他們的生活當中,簡永達筆下的移工有了立體的樣貌,甚至在多方交流的情況下,能夠刻畫出各國移工的差異。不只是刻苦耐勞、隱忍,《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讓我們看見他們也有夢想,有的人以富豪為導師,致力於累積財富,也有人承繼了菲律賓選美風氣,嘗試闖出一片天;在台灣主流社會選擇性忽視的視角之外,他們兀自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默默地讓這片島嶼增添了更不一樣的色彩。

經過疫情 移工市場或許已與你想得不一樣

然而,《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最引人注意的,或許是有別於感性之外,透過種種證據打破台灣人的迷思,呈現台灣在移工市場上,逐漸喪失的競爭力。高風險、低待遇,加上高昂的花費,在全球勞動市場與法規的改變之下,簡永達實際走訪越南當地,發現台灣早已不是越南移工的首選;尤其在比較日本法規變動與台灣勞動部官員慢半拍的態度與官僚作風,更敲響了台灣人力市場未來的警鐘。

不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儘管大部分恐怕是被推著走,台灣的移工相關議題確實也正在前進。除了解析血汗勞工的歷史與成因,作者不遺餘力找到包含當地牛頭、仲介等,相對罕見於相關議題著作的受訪者,讓讀者看見仲介產業在大環境下的改變,同時也讓《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中的移工議題顯得更加完整且全面。

多方採訪完成的結晶 關於台灣移工的深入分析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缺工」、「少子化」,隨著平均所得及壽命增加,種種議題也開始在台灣浮現,但可惜的是它們並未讓大眾把焦點放在這群,為我們承擔風險,卻同時又被剝削,但其實可能成為一切解方的人們。正當媒體與政客還在以刻板印象挑剔移工,《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已經揭示了台灣在國際勞動市場上,逐漸喪失吸引力的趨勢;而我們何時才能意識到立場已經調換,必須透過建立更好的環境來吸引理想的工人,也將深深地影響台灣未來的每一個社會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