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斷捨離計畫,找出從未發現的問題及啟動新生活模式~(上)
2024年的春天,一時興起,開始了「20天斷捨離計畫」。「20天斷捨離計畫」改編自30天斷捨離計畫,原內容和目標是30天內丟掉1-30項物品,例如第1天丟1項、第2天丟2項,一共要執行一個月,頗具挑戰性。自認物品已經很少,又不想壓力太大,刻意降低難度,修改為上限20項物品,每完成一筆,就在紙上塗滿顏色。
執行過程中,出乎意料地順利達標,甚至丟掉超過預期的物品,發現了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本次文章想分享忽略已久的盲點及未來想嘗試的生活型態。
❤️🩹 盲點1:捨不得立刻使用好物品
本次計畫中,常遇見「沒穿幾次/沒用到/沒吃完,壽命就到了」的情況,雖然感覺很可惜,卻不得不丟棄,包含名牌防水雨靴、國外帶回的油醋、超高貴的面膜等,真是心痛不已。
舉例來說,名牌防水雨靴是英國留學期間,特地連同大鞋盒運回台灣,所費不貲購入不提,高昂的運費著實讓口袋空空好一陣子。後續總覺得雨靴太貴、捨不得穿,明明處於多雨的城市,卻一年穿不到5次,最近的梅雨季取出時,赫然發現橡膠鞋面全是裂痕,走到半路更是悲慘地開口笑,不得不淘汰。
好不容易存錢買的高貴面膜也是類似狀況,專櫃面膜的定價比開架品牌高出10倍,狠下心結帳後,想等到最重要的日子使用,長年收在櫃子裡,等久了竟然就忘了。這次斷捨離找出全新未開封卻過期的面膜,對自己無語外,都過期2年也不好硬要敷臉,只能忍痛跟它說再見。
這些好物的犧牲,證明了不論再怎麼好、再怎麼新的物品,如果不使用,總有一天會因為折舊、保存期限等因素,變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得不丟掉,同時也點醒了「捨不得對自己好」的盲點,一直盲目囤貨、不使用物品,反而無法發揮出該物最大的功用,造成更大的浪費。
❤️🩹 盲點2:過於念舊,導致物品的數量超出預期
「這是學生時期的文件,要留起來」、「以前最愛用的畫筆,不能丟」、「這件衣服陪我走過好多國家耶」這些念頭在本次計畫中,出現非常非常多次,差點就讓計畫失敗,好在還是狠下心清理。
這類型的物品,在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中,歸類為「紀念品」。執行計畫第1周,重新檢視物品時,察覺因為「懷念」而留存6年以上沒動過的物品,超乎想像的多。不但有大量影印資料、發霉的書、開岔的畫筆,甚至有超過20年的削鉛筆機等,每一項都積了厚厚的灰塵,完全沒動過,怪不得再怎麼拖地,呼吸道問題始終沒改善。
透過清理紀念品,認識自己「過於念舊」的問題,只要對該物有一點點回憶或是感情時,即使不如以往心動,或明知一輩子再也不會去翻閱,也會固執要留下,留下後又不好好保存,任由其蒙灰,進而造成健康或更多的問題,消耗身體也消耗精神。
❤️🩹 盲點3:明知不會用的物品,還是收下了
有些物品的定位很尷尬,從來沒用過、又不敢隨便丟,相信人人都有吧!那就是「別人送的不合心意的禮物」。朋友送的名牌包包和鞋子,即使風格不符、磨破腳,也不好直接丟掉,這次從衣櫃深處挖出2個久到都忘了的包包和鞋子等,怎麼背、怎麼穿都不順眼,一番傷腦筋後,還是將它們淘汰了。
回想當時朋友送禮的情況,當下就有感覺:「這些物品的風格不屬於我」,礙於情面,還是收下了,可想而知,風格迥異的單品,不論品質再好、名牌光環再大,不會用就是不會用,久了還會變成一種煩惱,不知道要留要扔。
其實,當下已經察覺到「不心動」,就應該自信地認同自己的感覺,這使我再次察覺內心的問題:害怕失去朋友,不敢不收下送的物品,導致未來的日子多了無謂的煩惱。對於人際關係,除了不自信外,還出現了卑微的盲點,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不夠義氣的爛朋友,才會想丟掉對方送的禮物,心裡產生罪惡感。
下集是針對3個盲點衍生的新生活方式及對應行動,喜歡這類型文章的讀者們請點下❤️愛心❤️讓我知道喔!
#內心 #內耗 #情緒 #丟 #自信 #認同 #捨不得 #pop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