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效應
1 / 1
▊ 鯰魚效應
-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當漁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後,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售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著,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干倍。
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辦法讓魚活著到達港口。後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裡。因為鯰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後,鯰魚便會四處遊動尋找小魚吃。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會自然地加速遊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
-
這種被對手活化的現像被稱為「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這個原理常常被引用到經濟活動中去,並逐步演變為一種競爭機制。作為一種競爭機制,「鯰魚效應」在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上,抑或領導的方式上,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