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項修練的微妙法則

1 / 1

📖No.20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 p.100-p.117

第五項修練中的動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要擴大時空範圍及維度思考,才能辨識其整體運作的微妙特性並畫出動態系統圖,並且要了解其微妙法則,那麼當置身其中處理問題時才不會被愚弄。

法則一: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

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把問題從系統的一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只是解決問題和承接問題的人會不是同一人,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

法則二:越用力推,系統反彈力量越大

可以稱呼為「補償性回饋」,意思是善意的干預引起了系統的反應,但這反應反過來抵銷干預所創造的利益。

法則三:漸糟之前先漸好

因為補償性回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滯延」才會被發現,也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弊害之間的時間差距。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法則四:顯而易見的解往往無效

用最熟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好像最容易,但如果是用「非系統思考」的解法,有時問題除了無法改善,可能會更加惡化。

法則五:對策可能比問題更糟

短期改善導致長期依賴的例子可以稱為「捨本逐末」,就是因為用了非系統的解決方案,變成日後要投入更多心力去解決其副作用。

法則六:欲速則不達

所有自然形成的系統都有其成長的最適當速率,當成長過速,系統自己會以減緩成長速度來尋求調整,但在組織中,這種調整常導致組織因而被震垮。

法則七:因與果在時空上並不緊密相連

在複雜的系統中,事實真相與我們習慣的思考方式之間,有一個根本的差距。要修改這個差距的第一步就是要捨棄我們常常有的假設,就是假設因與果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很接近的觀念。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法則八:尋找小而有效的高槓桿解

處理問題的關鍵,在於看出高槓桿解的所在之處,也就是以一個小小的改變去引起持續而重大的改善。

但要找出高槓桿解並沒有簡單的規則可以依循,而學習系統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找到它的機率,學習看系統背後的「結構」而非看「事件」開始。

觀察變化的全程,而非以靜態方式或固定點的思考。

法則九: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有時兩難的矛盾,以系統觀點來看會發現不是什麼矛盾,深入觀察變化過程的「動態流程思考」,就能識破靜態片段思考的錯覺,看到全新的景象。

法則十:不可分割的整體性

生命的系統有其完整性,整體特性也因此顯現在外,組織也是,要了解組織中問題的癥結,必須先了解產生這些問題的系統整體。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看「整體」,並不表示每個組織問題都能以察看整個組織而了解,有些問題只能靠研究主要機能如何互動才能覺察到;有些問題的關鍵系統力量是來自某個特別的機能領域;有些問題必須考量整個產業中的互動力量。

如何判斷整體,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我們應該研究的互動因素,應該是那些與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因素,而不是以我們的組織或系統中因功能而劃分的人為界線為出發點。這原則稱為「系統邊界原理」,但實際要應用這原理卻有困難,因為組織的設計往往讓人看不清楚任何重要的互動。

法則十一:沒有絕對的內外

系統沒有絕對的內外之分;系統思考有時會將造成問題的「外」部原因,變成系統的「內」部原因來處理,這是由於解決之道常常藏在你和你的「敵人」的關係之中。

其實這11條法則真的與許多常理相違悖,但卻又和一些古老的智慧相契合。

🏃‍♀️運動30分鐘Day 216

2024.12.01

日更 276/1000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感恩金錢Day 245

讀書&輸出Day 184

超覺靜坐Day 126

#愛就是感恩一切

#靈感日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