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菜單術語解密看這邊!25個香港冷知識懶人包

1 / 2




1. 香港的廁所沖馬桶時是使用海水,稱為鹹水,和其他的用水是分開供應的

1957年開始,香港政府為了節約食用水,而引進了全球首創的海水沖廁系統,目前香港的海水供應網絡已覆蓋大約85%,每年節省2.7億立方米食用水,相等於三成的食用水用量,預計將在2023年全面轉換。

而使用海水沖廁不但可以節省淡水資源,還能降低電力的消耗。供應食用水的用電量為每立方米0.57度,而海水只要0.39度。

2. 香港的車用柴油是免稅的

2003年,港府為了幫助運輸業,開始實施柴油免稅,但免稅後柴油和汽油的價格差距就愈拉愈遠,變成汽油相對便宜,而柴油愈來愈貴。

3. 紅磡體育館的正式名稱是香港體育館

4. 香港流通的鈔票上印著三家不同銀行的名字

港幣有兩種發行機構,一是商業銀行,二是政府,10元紙幣和所有硬幣都均由政府發出;20、50、100、500、1000元紙幣則由滙豐、渣打、中銀三家銀行。

有趣的地方是,只有10元紙幣印有「香港法定貨幣」的字樣,其他紙鈔上都是「憑票即付港幣xxx(鈔票面值)元」,所以理論上港幣的“商業銀行鈔票”是「銀行承兌匯票」,也就是一種用作兌換港幣的票券,10元鈔票本身才是真正港幣。

香港在去年換了新鈔,三間發鈔銀行首度統一了每張鈔票設計主題,進一步提高鈔票的辨識度,五個面額分別展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質公園、粵劇、蝴蝶、茶點。

5. 1997年前出生的香港人,可以領取三種護照

分別是英國護照、特區護照、中華民國無戶籍國民護照(須在97年前登記領取)。

6. 全球最長的室外手扶梯系統在香港

貫穿中環許多重要街道的「半山手扶梯」,連接中環和半山,由18 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電扶梯,和 3 條可轉換方向的單向自動行人道組成,附近有著許多受歡迎的景點與餐廳,不僅鄰近居民常使用,遊客也爭相體驗,衍伸出觀光價值,成為中環地標之一。

半山手扶梯以中環「皇后大道的中央市場」為起點,一路蜿蜒而上,行經閣麟街、荷里活道、羅便臣道等,終點是干德道,最大高低差為135公尺。

7. 特殊車牌號碼通常屬於有錢人或是政府長官所擁有

普通車牌為六位字:BC2865

政府的:以AM開頭

解放軍:以ZG開頭

各部門高官:兩個字母

香港特首:香港紫荊花牌(國花)

特區行政長官:只有一面區徽

而有錢人則會買下單數字的車牌,例如 2, 7, 5

8. 香港沒有氣象台

香港的氣象觀測由「香港天文台」負責,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

9. 在特定情況下,根據香港法例,賣淫及嫖妓(性交易)並不犯法

表面上雖不受檢控,但其相關活動就受刑事條例約束,例如拉客、賣廣告、依靠妓女為生,或是2人同租一單位工作。

香港法例對「賣淫場所」的定義: 「就本部而言,除非有下列情況,否則處所、船隻或任何地方不得視為賣淫場所——(a)該處所、船隻或地方由二人或由超過二人完全或主要用以賣淫;(b)該處所、船隻或地方完全或主要用以組織或安排賣淫,或與組織或安排賣淫有關而使用。」 也就是說,僅一人在一場所賣淫,可被視為非賣淫場所。

10. 香港身份證的第一位字母就說明了你的身份(圖2)

每個身份證號碼都是由英文字母加上 6 個數字組成,開首的英文字母代表不同的含義:

A:首批身份證,1949-1962年間在簽發,大部份人在1950年代之前出生

B:1955-1960年在市區辦事處簽發

C:1960-1983年在新界辦事處簽發,多於 1946-1971 年間香港出生

D:1960-1983年在港島辦事處簽發,多於 1946-1971 年間香港出生

E:1955-1969年在九龍辦事處簽發,多於 1946-1962 年間香港出生

G:1967-1983年在九龍辦事處簽發,多於 1956-1971 年間出生

K:1983 年 3 月 28 日至 1990 年 7 月 31 日首次登記身份證人士,多於 1972-1979 年出生

M:2011 年 8 月 1 日起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多於 2000 年起在香港外出生

P:1990 年 8 月 1 日至 2000 年 12 月 27 日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

R:2000 年 12 月 28 日至 2011 年 7 月 31 日首次登記身份證的人士

S: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

V:1983 年 3 月 28 日至 2003 年 8 月 31 日獲簽發簽證身份書的 11 歲前以下兒童

W:1989 年 11 月 10 日至 2009 年 1 月 1 日首次登記身份證的外籍勞工及外籍家庭傭工

Y:1989 年 1 月 1 日至 2005 年 3 月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

Z:1980 年 1 月 1 日至 1988 年 12 月 31 日於香港登記出生的人士

有趣的是,「M」原來已經是近年最後的母單位,所以「M」用完後,政府將會使用雙字母。另外,某些字母如「L」、「T」,是電腦系統故障時使用的備用號碼,所以較罕見,而「N」字頭更因爲易生混亂而被捨棄,據說港府只簽發了一張「N」字頭的身份證。

雖說「M」用完後政府就會使用雙字母,但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了特殊的雙字母身份證,例如是專給 2009 年 1 月 2 日起首次登記身份證的「外籍勞工、家庭傭工」使用的「WX」,以及「1983 年 3 月 27 日前沒有中文姓名的新登記身份證人士」,他們就會用到「XA」、「XB」、「XC」、「XD」、「XE」、「XG」等字首的身份證號碼。

而身份證號碼最後的「括號數字」,是為了方便電腦處理資料及檢查號碼時輸入的正確性而設立,也就是「校驗碼」,在某程度上其實無任何含義。

11. 身分證上有*星星符號(圖2)

在身份證出生日期的下方,有一串「*」符號以及幾個英文字母的「符號標記」,這些符號、字母分別記錄了持証者的「居留身份、居留資格以及出身地」等,如果有改過姓名、出生資料亦會有紀錄,共分爲 4 大類。由於這些符號、字母可能會改變,所以並非屬於身份證號碼的一部份:

***:持證人年齡為 18 歲或以上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 :持證人年齡為 11 歲至 17 歲及有資格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A:持證人擁有香港居留權
C: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受到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R:持證人擁有香港入境權
U:持證人登記領證時在香港的居留不受入境事務處處長的限制

W:持證人報稱在澳門出生
X:持證人報稱在中國大陸出生
Z:持證人報稱在香港出生
O:持證人報稱在香港、中國大陸和澳門以外出生

B:持證人所報稱的出生日期或地點自首次登記以後,曾作出更改
N:持證人所報的姓名自首次登記以後,曾作出更改

而身份證上有星星標記,包括「*」、「***」的香港居民,以及有香港入境權「R」標記的持有人,都能使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e-道」自助出入境,但要預先登記,而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更可逗留澳門最長 1 年。

12. 在香港,姓名的英文拼法比中文拼法更重要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英文拼寫的名字,稱為「英文姓名」,但是你可以選擇沒有「中文姓名」。英文姓名的拼寫比較自由,姓氏的拼法必須要跟父親一樣,而名是可以隨便拼的。華人姓名除了姓氏以外,可以選擇任何英文拼寫方式,你甚至可以直接叫Wang Peter這種不帶拼音轉寫的姓名。

13. 死亡證明及新生兒的出生證明,是由出入境管理處發出

14. 直到1974年,中文才成為香港的法定語言

英文是香港在殖民地時期的官方語言,直到1974年,中文才成為香港的法定語言,與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1972年,鍾士元成為首名在立法局會議使用中文的議員。

15. 香港內部沒有郵政編碼,在香港寄信,只需要寫地址就可以了

而香港的國際郵編是999077。

16. 香港政府是香港的最大僱主,聘用了約16萬人;醫院管理局(政府撥款的公營機構但不是政府部門)則排名第二,員工約6萬人

17. 除了賽馬之外,香港可以合法公開聚賭的場所是麻雀館

麻雀館需要領牌,但數量已經封頂,不再發新牌。需注意的是,除了在一些非指定場所玩麻雀屬違法外,在麻雀館的法定經營時間外,繼續打麻雀亦算違法行為喔!

18. 香港特有的八號風球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英語:No. 8 Gale Or Storm Signal),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由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時會對香港帶來重大影響,例如停工、停課、停市,且在上班時間發出更會造成大量趕著回家的人潮,因此天文台在1987年開始,在八號信號生效前大約2小時發出預警信息,讓市民作出防範及適當安排,盡快到安全的地方或回家。

19. 全香港共有19家美沙酮診所,為吸毒者提供美沙酮治療

診所無休息日,包括星期日及公定假期,在八號風球懸掛或黑色暴雨警告發出時亦不會停止服務。

20. 香港有超過100年歷史的公廁

例如威靈頓街地下公廁、紅磡戴亞街公廁,香港還設有「香港廁所協會」,定期與世界廁所組織進行交流活動。

21. 香港人浪費食物的問題嚴重

據調查,高達87%的顧客經常未吃完食物就離去。

22.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

23. 香港最高的山是「大帽山」,海拔957米,但最矮的山是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總部的「天文台山」,大約只有30至40米高

24. 香港糧船灣曾經是個超級火山

現在已變成死火山,每100年有0.1%機會再次爆發,幾乎微乎其微。

25. 香港至少有四間學校紀念著在位的英國國王

皇仁書院:紀念維多利亞女皇

英皇書院:紀念英皇佐治五世

伊利沙伯中學:紀念伊利沙伯女皇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紀念英皇佐治五世,這家是香港首間英童學校,即國際學校的前身



🥢香港茶餐廳術語收藏篇

香港文化背景極其複雜,菜單上有很多來自西方國家或東南亞的食物,經過改良發展後變成道地的茶餐廳美食。所以在菜名上,經過翻譯、縮寫之後,就形成了獨特的菜單文化,這些特殊字詞你都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嗎?俺東幫大家整理出所有菜單解密,趕快收藏起來,下次去茶餐廳就不用滿頭問號了!

🥖麵包類

油=奶油、牛油
占=果醬(jam)
奶=煉乳
醬=花生醬
腿=火腿
豬=豬仔包
治=三明治
多=多士,也就是吐司
西多士=法式吐司
豬仔包=港式麵包,又稱短法包
菠蘿=菠蘿麵包
攔住=蛋治、雞蛋三文治

所以像奶占多=煉乳+果醬+多士
油占多=奶油+果醬+吐司
菠蘿油=菠蘿麵包+牛油
奶油豬=煉乳+牛油的麵包

而「咖央多」則是奶油+咖央醬+吐司。

*咖央醬(馬來語:kaya;印尼語:seri kaya;又名咖椰、加椰、咖吔、加椰醬、咖椰醬),是一種東南亞常見的甜點材料,用上椰漿、鴨蛋或雞蛋、砂糖和牛油等材料隔水加熱撈勻做成。

🍲主食類

餐肉=午餐肉
紅腸=染色加工腸
思華力腸=德國和瑞士的一種未加工香腸
免治=絞肉、碎肉
鹹牛肉=罐裝鹹牛肉
老舉皇后=貴妃雞
印度老舉=叉燒加雞肉
雞中翼=雞翅膀
豬潤=豬肝
豬手=豬腳
魚柳=魚排
班球=魚肉切塊
斑腩=魚肚肉
吞拿魚=鮪魚
魚札=魚板

班戟=鬆餅、煎餅
士多啤梨=草莓
窩蛋=荷包蛋
生春=太陽蛋
熟春=熟蛋
孖春=雙蛋
奄列=歐姆蛋、蛋捲
粟米=玉米
沙律=沙拉
麥皮=麥片
涼粉=類似仙草
油炸鬼、炸麵=油條
支竹=炸腐皮

靚仔=白飯
靚女=白粥
明火白粥=大火煮的白稀飯
下火=皮蛋瘦肉粥
打爛=炒飯
撈丁=撈麵,撈有攪拌之意,丁為出前一丁,帶點湯的乾麵
碗仔翅=粉絲羹
公仔麵=泡麵
出前一丁=日清品牌泡麵
細蓉=雲吞面
蛋河=魚蛋河粉
痾Q炒粉=乾炒牛河
例水=例湯

炆=小火燉煮
小菜=熱炒
吉列=裹上麵衣油炸
沙丹=番茄醬汁加上火腿、煎蛋、香腸等材料

🥤飲品類

吉水=暖茶或清水
甩色=檸檬水
檸樂=檸檬+可樂
檸七=檸檬+七喜
鹹檸七=鹹檸檬+七喜
爆檸=凍檸茶
黑牛=冰淇淋+可樂
白牛=冰淇淋+雪碧或七喜
奶油鮮奶=牛奶+冰淇淋汽水
賓=利賓納,英國水果製造的糖漿,成份為黑加侖汁
檸賓=檸檬+利賓納
龍鳳=醃製過的檸檬和新鮮沒醃製過的檸檬
齋咖=黑咖啡,又名汪阿姐
肥妹=熱巧克力
敗家仔=阿華田
鴛鴦=七成港式奶茶和三成咖啡混和而成
黑白鴛鴦=阿華田及好立克混合而成,也叫兒童鴛鴦
什果賓治=綜合水果+七喜或糖水
西洋菜蜜=西洋菜煮水+蜂蜜的飲料
滾水蛋=又名和尚跳海,加入生雞蛋和砂糖的熱水
奶水蛋=滾水蛋+煉奶
冰鎮奶茶=把奶茶的杯子放進有冰塊的容器中

🍴點餐類

碟頭飯=一個盤子裝,只配一種菜餚的飯類,一般為茶餐廳午飯的特色,在大陸和台灣又稱為「蓋澆飯」或「蓋飯」,常見的港式「碟頭飯」有「豆腐火腩飯」、「蘿蔔牛腩飯」、「粟米肉粒飯」、「魚香茄子飯」等等。

常餐=茶餐廳必備的一種餐單,特點是全日供應,常年不變,包括三款食物:1.是牛油方包(即白麵包塗上黃油)或多士(即吐司),2.是火腿奄列(即煎蛋捲)或煎雙蛋(多為太陽蛋),3.是一碗麵類(可選即食麵、米粉、通心粉等)配一至兩種食物(如午餐肉、香腸、叉燒、沙嗲牛肉、回鍋肉等)。若客人覺得當天餐廳供應的快餐不合口味,可以選擇吃「常餐」。

底=主餐
加底=飯/麵量加大
扣底=飯/面量減少
雙扣=飯菜都減少
炒底=白飯變炒飯
烘底=麵包要烤
飛邊=不要吐司邊
加色=加醬汁
戴帽=加煎蛋
走蔥=不加蔥
走青=不加青色配料,如韭菜、芫茜

爆雪=加冰
飛冰、走冰=不要冰
飛糖、走糖=不要糖
茶走=不要加糖,改用煉奶加入甜味
咖走=咖啡不加糖,改用煉奶加入甜味
鴦走、華田走=同上
飛沙走奶=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齋咖)



但其實每家茶餐廳可能也會有不一樣的特別菜式和菜名,下次去港式餐廳吃飯時,不仿多瀏覽一下菜單,搞不好會有新的發現,也順便考驗一下自己認不認得出來XD



#香港 #茶餐廳 #術語 #菜單 #冷知識 #香港冷知識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