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寄生》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嗎?

1 / 1

一直以來我的閱讀風格都是以翻譯文學推理類別為主,可能是因為不太想要動太多腦力把?

所以這心靈雞湯或探索自我類型的書籍比較不吸引我

但隨著年紀增長,見識了許多學生時期學校不曾教育我的事

不想動腦的我,慢慢的從推理區走到了心靈成長區

什麼是情緒寄生?

因某件事或某個原因有一塊情緒一直在你心裡滋長,並沒有根治它

或許你認為這件事已經過了,但它的就像未發病的癌細胞一樣躲在你心裡的某個地方

當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時,你的心理機制搜尋到了關鍵字後便又發病

原來以前的情緒一直都卡在心裡沒有解決啊,這就是情緒寄生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情緒寄生與情緒勒索的差別


情緒寄生是這個情緒一直隱藏在你的內心,而沒有好好的被解決、痊癒

情緒勒索是有人用一種方式讓你感到情緒不好,因為他的情緒沒有改善,你也不會改善

情緒寄生有分幾種?

作者整理出34種情緒效應,分別為不同的情境、情緒

我們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情緒打架,小時候因為不懂的控制情緒,可以當下表現出任何內心想法,也忘得快

當我們長大,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時,要控制不要傷到他人,也要想辦法在自己難過時找到出口

沒有人可以這麼深刻的體會每個人的情緒,這是非常私人的,唯有自己才是最了解的

這裡就讓我分享幾個我覺得引起我共鳴的效應吧

哈哈鏡效應

我很重視一天早上的心情,這可以影響我一整天順不順利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可能有點迷信?但如果我一早被罵或是機車爆胎,讓我心情不好時

我接下來的20個小時也不會好過,可能買咖啡潑到自己剛買的衣服、因為手機沒拿穩掉到髒髒的地上等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都是我們心裡情緒基調的投射

餘光效應

學生時期難免會有暗戀某個同學,我也不例外

當我暗戀哪個男同學時,我不會去向他表白,我反而會寫卡片、信,或準備禮物

因為我太害怕會被拒絕了,如果要我誠實地向他告白,而失去原本的友情,我寧願默默地待在朋友這個位置


寧願懷抱希望,來證明自己不會失去,也不願面對現實,從親密關係中找最我的掌控力

複製效應

我們小時候一定都會說句「我長大才不要像我爸媽一樣教育我的孩子」

但等到自己成為父母後,才發現我們自己教育的模式和自己的爸媽一樣

可能做出許多其實對孩子來說是錯誤教育的管教模式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無意識地重現童年時期被父母對待的方式,特別是那些具有創傷性的對待方式,目的是透過這些再生經驗,使過去的負面情緒有抒發和矯正的機會

分離效應

我們沒體會過生離死別,也一定體會過失去一個人的經驗

通常都會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原來兩人能在一起是多麼珍貴

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卻總是做不到。因為習慣一個人待在身邊太容易,要準備好告別太難

感受到失去的可能性,才突然想要開始珍惜,一旦失而復得,卻又故態復萌。反反覆覆中,人感受到自我矛盾的罪惡感

鏡映效應

世界上有我們喜歡的人,當然也會有我們不喜歡或討厭的人

為什麼會討厭對方呢?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卻對他感到反感、不想親近

可能因為他身上有些地方像自己,但我們卻不願意承認吧

一旦承認了,也就承認這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了

當我們對某些人的行為舉止產生特別強烈的情緒反應時,往往是因為那個人身上有我們討厭、可望或遺忘的自我

裡面還有許多不同的效應,這本很適合在睡前小讀一下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每篇都不長,一天讀一篇,好好的把自己的情緒整理好,或認識自己的情緒,從中可以更了解自己喔

電子書網址請點我

實體書網址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