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必修課】畢業後的出路?👩🎓升學VS就業👩💻的選擇
6月又是畢業季的到來,身為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往往迷惘於:升學和就業,我該選擇哪條道路? 面對著對未來前程的不確定感,畢業生困惑的難題,身為過來人的我提供以下兩大思考方向:
(內在因素)經濟能力/求學目標/機會成本
選擇求學的人建議多考慮內在因素的影響,包含經濟能力、求學的目標和機會成本。在選擇繼續升學時,確保經濟來源無虞,讓自己能持續往學習的目標前進。
(外在環境)產業發展/景氣環境
優先選擇就業的畢業生,因為馬上要面臨職場的考驗,請評估目前外在景氣環境和產業發展,是否有利於求職,並且擬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求職方式,以及對工作的期望排行等。
【升學的考量】
1. 經濟壓力
若要繼續升學勢必需要考量升學所需之費用,因此將經濟條件放在首位。考量很多家長只有準備給子女到大學的學費,甚至有不少學子是大學就開始學貸,若繼續升學繳付的貸款和年限也會順延。若繼續升學是要到國外進修,那學費和當地的生活費可能更高,請務必先衡量自己和家中的經濟狀況是否允許,或者先去探問或策畫課外打工的方案。在選擇升學方案前,先思考過升學時經濟的支援,讓自己和父母有餘裕提早進行準備。
若你很幸運沒有學費的經濟壓力,就可以由以下兩點來做衡量:
2. 學習目標
我覺得考量中最重要的一點,請反問你自己:我繼續升學的目標是什麼?
請先思考出能說服自己的具體目標。如
- 獲得碩士學位>>有機會有更高的起薪或者工作機會。
- 想要進修其他領域>>如大學主修理工科,轉念商學研究所
- 出國進修>>希望拓展國際經驗,畢業後在國外找工作
以上都可以是繼續升學的理由和目標,但請在你開始準備升學時,先幫自己設定好要達成的目標。能夠繼續學習是很可貴的,但請務必珍惜學習的時光,訂立目標。在畢業前回頭檢視是否達成。
以我繼續升學到國外進修的經驗裡,很多人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最後反而對學習喪失興趣。反之,有具體目標的人,就會在求學階段中,逐步安排完成升學的理想和目標。
3. 機會成本
學經濟學的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就是做選擇時所放棄掉的選擇中的最大價值。選擇繼續升學的機會成本,就是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的經濟所得、年資累積和學習收穫。
若你大學畢業選擇先念研究所,那升學的機會成本就至少包含:
- 就學兩年(24個月以上)的薪水所得、2年年資累積和工作間的成長收穫。
對一些年資淺升遷快的職場工作而言,兩年的工作時間,可能是很珍貴的。但也有些工作(如科技業),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起薪就不同,差距絕對比2年工作經驗的調薪多,有些工作也會註明碩士學歷為佳,獲優先考慮碩士學歷的求職者。
選擇升學時也可考量下未來職場的規劃,評估這兩年升學的經驗和學位,是否對之後的職場有加薪或提升職位的幫助。
【就業的考量】
1. 景氣環境
當你選擇畢業後進入職場,就要考量面對職場大環境的景氣。像是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很多產業都面臨寒冬,不要說是應徵新人,就算是既有員工也放起無薪假或者被裁員,今年上半年度的工作可能不好找,希望夏天解封之後景氣陸續復甦。
2. 產業發展性
受新冠肺炎影響,全球和台灣產業也是兩樣情。大多服務業、交通、零售或製造業都面臨景氣寒冬,需求大幅下降就業機會大減。反之,電商、遊戲、軟體或家庭娛樂相關的需求興起,人們的生活、消費習慣的轉移,也牽動著職場需求的變化。
今年的畢業生,可以優先找尋今年逆勢成長的產業(如以上所提),會有較多的工作機會和短期內較好的產業發展。
3. 機會成本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機會成本就相對提高,因為找工作待業的時間可能會延長,或者一時無法找到完全符合條件的工作。
對此我的建議是,先設立自己要找工作的條件並列出先後順序,並設定自己要待業的求職期限。並利用各種資源來求職,包含:
- 線上求職網站、Linkin、學校提供的資源(如校友企業活動、就業博覽會)或者自己的人脈資源(請朋友內部引薦)等。
求職面試時做好事前和事後的準備(可參考這篇),拿到機會後可以按照自己條件排序給分,較容易做出職涯選擇的判斷。
若是在求職期限將至還沒找到完全理想的工作,建議新鮮人可以從目前手邊可拿到的工作機會來進行篩選,在不景氣中先進入職場卡位,並學習職場文化。等景氣復甦有更多好機會時,再來進行工作的轉換到調動。
以上圖片出自韓劇《繼承者》(取自SBS官網和韓網),這部韓劇中也探討不少主角們在求學時期的挑戰和面對未來的抉擇,有興趣也可以找來看看!
若你喜歡以上的畢業職場經驗分享,記得訂閱支持我喔!💗
每週固定更新旅遊打卡/穿搭分享,請參考下方連結:
🥨生活/食物IG : thornbird1123
👗旅行/穿搭IG : thekellycat
⭐Popdaily創作者計畫: Kelly凱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