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留十八分鐘給自己、詩帶給生活的浪漫感知—說說Ted Talks 系列
今天的說說ted talk系列帶大家回顧蔣勳老師帶來的——留十八分鐘給自己
蔣勳老師是一個擁有溫柔力量的人,相較於其他的演講者同樣可以柔軟、但卻更加堅定穩固。他說著宮、商、角、徵、羽,但卻不是在闡述自己的文學專業。他口中以法文唸出似乎華麗的詩句但卻顯得質樸而穩定人心。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語言有多麽古老,遺忘了語言在我們的空氣裡,成為愛的震動。」
接下來緩緩地唸出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候的人口中也緩緩的說出些話,後來才整理成文字。這些聲音的震動,卻在人類的心裡、生命裡、甚至是歷史上,成為愛的震動。
「如果我們看到詩,只給他視覺,那我們少掉了好多東西:愛,與同理心」
愛與同理心要在空氣裡面震動,我們用眼睛去理解,也用心去共鳴那一波一波通往心裡的波浪。
當蘇東坡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看到人們對於「圓滿」的渴望。渴求事情平順、渴求安定,在蘇東坡身處世界太多戰亂、我們看到人,怎麼對圓的渴望,將桌子都做成圓的渴望。
於是如果十八分鐘能夠送到遠方,正在戰爭、正在感受災難,那詩是否能夠成為他的救贖,十八分鐘帶著他的心去感受、愛的共鳴。
在越來越實際化的社會裡,詩句被視為浪漫產物,異想天開的人、專門研究文學的人才去觸摸。
聲音在交錯著ㄢ的韻、ㄥ的韻,中東與江洋,當我們再去朗讀,去與週遭的事物、我們所在的島嶼、環抱我們的海洋,對話。
最後我們聽著蔣勳老師朗誦這段—— 願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願是繁星 捨給一個夏天的夜晚 我願是千萬條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願是那月 為你 再一次圓滿
如果你是島嶼 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 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如果你遠行 我願是那路 準備了平坦 隨你去到遠方
當你走累了 我願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棧 有乾淨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夢 我就是你枕上的淚痕
我願是手臂 讓你依靠 雖然白髮蒼蒼 我仍願是你腳邊的爐火 與你共話回憶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應和你的歌聲 你是淚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當你埋葬土中 我願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塵
如果 如果你對此生還有眷戀 我就再許一願 與你結來世的姻緣
我很喜歡這樣講話溫柔的人,當世界走得急了,總會讓人忘了好好的感受彼此。因為太在意結果,想著以後要做什麼,於是終究忘記了人生即是一種過程,筆者覺得我們存在的意義、即是體驗著這個過程。
我是一個害怕親密關係的人,也就是說我從還是個青少年的時候就很不會跟朋友相處,欣賞的人靠近我、或我去靠近了他們、成為他們的重要他人之後總是會覺得害怕。
這個害怕並不是指不敢碰觸,而是將自己鎖起來不願意讓對方走進來的防備、害怕自己不夠好的防備。
後來我將這種狀況稱之為我有「情感潔癖」,容易因為重要他人的一個小動作我不滿意,在我與他的關係圖上覺得「產生污點」。產生污點之後就會出現距離,簡而言之,我是一個不懂愛別人的人。但這是事實嗎?
於是我這年多以來一直在學著怎麼去「好好注視著你、聽你說話」,就像在讀詩、頌詩一樣。
當我愛的人在說話、當他在做事情、當他什麼也不做,我也好好注視著你,像在看著詩句,我感受你的感受。
我也說話,聽你說話時我注視著你,聽著你的開心、聽你生氣,聽一切的情緒、感知、連結成我們密不可分的關係。
聲音的共鳴可以讓心穩定,所以溝通是用說的、禱告是唸出來、佛經是誦讀而形成的音頻。而愛為什麼要說出口,就是因為這份聲音的共鳴可以直直傳到對方的心裡吧!
留十八分鐘給自己,或許不是留給詩句,但是留給自己一段聲音、給自己。享受這份愛的傳遞,用音韻穩定自己不安的心。於是讓詩、成為我們浪漫生活模式,重要的感知方法。
喜歡這類文章嗎?
請點進我的波波黛莉主頁看更多有🔎標記的Ted talk 整理吧!:Riverzong’s 河濃
如果喜歡這篇的照片圖畫,歡迎到instagram 看更多我的作品: @riverzong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