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病房服務時,遇過幾名「情緒症狀導致的企圖自殺或自傷」的青少年個案令我印象深刻。
有名個案在「著色圖」中畫出眼睛流血,分享時說:「眼睛哭到流出血來。」,
爾後也曾說:「希望那些人有天得到報應。」
他國中輟學了,回家後也拒絕再去上學。
聽說起先是班上別的同學被霸凌,她替那名同學出頭,後來變成被霸凌的對象......
但那一兩年因為自傷的情況反覆入住急性病房。
另一名國一女生在學校說出類似「我要去死」的言談,而被請家長帶來就醫。
她常會在治療團體集合時把自己藏起來,我猜想她或許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得到關注或關心。
聽團隊交班因為媽媽是外籍配偶,她天生膚色比較黑,同學以此作為欺負她藉口。
「霸凌」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比例很高(兒福聯盟2019年調查指出,過去一年內曾遭校園霸凌孩子的比例為23.6%)。取笑身材或長相(肥豬、娘炮、醜矮子、馬臉),言語攻擊(自以為是、垃圾、是不是有病),被排擠(分組被拒絕、被忽視),被毆打或關在室內(廁所、工具間、空教室),因種族或膚色被取笑。
隨著網路通訊和社群媒體(發個限時動態啦群組討論啦),本來在現實生活中被延伸到網路上,躲在螢幕背後言語會比現實中更肆無忌憚。
被「霸凌」的人可能因此發生身心變化,焦慮、憂鬱、覺得孤單、睡不著、吃不下、哭泣、抗拒面對人群...更嚴重可能出現自殺念頭。
長時間下來更會影響一個人「把那些負面的話標籤在自己身上」,儘管長大了,還是覺得「沒自信」「自己不更好」「長得不好看」,帶著那些標籤和記憶辛苦的生活著啊。
這是需要好好思考和反覆重視的議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