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來一點的小當機-無法一般化

1 / 1

昨天跟著幾個同事們一起去看一間房子,一行人浩浩蕩蕩騎著摩托車在馬路上奔走。

           

這棟房子坐落地點在中區、北區的交界,周邊幾乎都是單行道。看著路名地址大家怎麼繞都會覺得房子在眼前,但就是單行道所礙,一直騎不到正樓下。

                

「阿不管了啦!直接給他逆向騎過去好了,不然是要繞多久!」後面就有急性子的同事率先發難了。」四下張望看沒有警察,大家就魚貫逆向前進。

                      

結果才往前一個小巷路口,就看到一個警察停在側向車道等紅燈。不過他正在低頭專注寫著東西,並沒有發現我們一群機車族張狂的在她面前違規。因為我的車序在比較後面的位置,從我的角度可以看到前排弟兄慌慌張張往路邊停靠,一邊停一邊屁股扭來扭去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ㄟ警察啦...」「停啦停啦..靠北前面有條子啦!」有趣的是,從頭前第一輛車的同事往路邊停下來並轉頭較大家停路邊後,大家就全部停在路邊了。這明明是單行道,就算停在路邊,但逆向的車頭一看就是違規啊!最好的、最能不被發現的方式,其實就是車頭180度扭轉然後騎走。但包括我在內大家全部都傻傻停在路邊跟警察乾瞪眼。

                       

日常生活中像上面這種狀況發生的頻率相當高。突發狀況下,人類大腦只會選擇靜止不動,然後了解情況後,選擇攻擊、或者逃走。例如像夜晚公路開車突然照射到前方出現的麋鹿,那隻麋鹿一定是呆站在路中央等著你去撞他。如果你及時剎車,他就會大夢初醒、然後快速逃走。

              

不過現在是文明社會了。真正遇到危險,必須讓我們實際發動攻擊或選擇逃跑的機會少。多數交流都在人與人的溝通上。

             

衝突都轉化為言語上的反諷。展現「攻擊」、或是打岔扯開話題來表現「逃跑」。或是上面說的靜止不動--沉默不語、雙眼呆滯試著弄清情形、或是以「痾....」來拖延應變時間。好讓大腦思考現況。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這種情況發生在人類大腦我們就可以稱之為「無法一般化」。在「無法一般化」狀態下的人腦中有著巨大的空白等待指令的補足。如果能有效地抓緊這「無法一般化」的時間點,給予催眠指令,那個案可以更加深化。在心理工作上收到更好效果。

                 

               

除了突然事件的發生能夠達到上述的「無法一般化」之外,大量的訊息超載、或是對個案展現讓個案無法理解的行為,也都能夠達到「無法一般化」。

            

或是講得更深層一點,也稱作「變動意識狀態」。催眠師常做的,在與對象握手、即將握到的那一刻將手抽離,讓對象呆滯在當下,這就是「變動意識狀態」、「無法一般化」的運用。

                    

或是在密閉車廂內有人大喊救命,全車廂的人都會進入「變動意識狀態」這時候如果再有聲音,叫大家快逃!全部的人都會照做。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轉載自心禾診所 轉載自心禾診所

如上圖:前額葉、以及杏仁核。兩大部分掌握大腦理性與非理性。前額葉負責了所有你想得到關於冷靜、分析的相關詞彙的運作。而杏仁核則是以最快的速度來做生存型的應變行為。

            

這也意味著,當我們能夠引發對方杏仁核中的呆滯狀態,前18分鐘的指令效果以及其行為的延伸可以非常強,而其效果可以長達四個小時。

              

當然,這樣的模式當然也可以運用在單純的人際互動中。大量的資訊灌輸、情境的反覆操作,只要確保對方與我們保持著有著強烈的親和感,都能夠讓對象維持在無法一般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