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有許多心靈成長的相關書籍,也有許多人讀過這些書,無論是雞湯或靈性科學,但又為什麼在啃食這些內容後,很快又回到原先——悲觀負面的思想狀態?
會去讀這些內容的人,無一例外心中都有願望/願景/夢想(或無論你稱它什麼),會受到這些文字吸引,是因為你「知道這是真的」。你知道要勇敢,你知道要堅持,你知道自己如果願意一定能做到,你知道自己相信吸引力法則的概念,你知道這個宇宙充滿很多你還不知道的事物,你知道人是可以實現所有夢想和願望的,你知道無形之中有許多力量支持著你,你知道自己要放下抗拒和逃避的心理,你知道你需要有所行動,你知道有天你會成功——是啊,有天。
人們被充滿能量的文字療癒,並相信自己能做到,但遲遲沒有去、做、到。
這就像買了增加代謝的保健食品,覺得只要吃了就能變瘦,於是更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或者像是買了健身器材,在心裡打好算盤:我要每天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運動,這樣時間也不會太長,很快我就會有結實的身材了!結果幾天或幾個禮拜後,健身器材就被放在某個角落,甚至收起來最好不要看到就不會有罪惡感。
前者缺乏足夠的常識、知識和自我認知;後者同樣缺乏自我認知,以及耐心與毅力。這兩個例子的共同性就是「意圖不夠明確」,減重也好,練肌肉也好,如果不能明確地知道且看見自己的意圖(即目的),很容易會模糊焦點,變得不清楚自己前進的方向,也不清楚自己為何前進。當意圖不明確,當人不知道自己想要/想做的是什麼,或誤把別人的目標當成是自己的,沒有結果是很正常的。(所以我才說:你其實根本不想做。(或說:你其實沒那麼想要。)
市面也有不少「改變習慣」之類的教學書,像是21天練習、每日自我對話練習等等,這些都有效,但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這就關係到前面說的「缺乏自我認知」,因為每個人性格、習慣、覺知力、彈性和靈活度不同,人需要先了解自己,如此便能夠為自己創建一套合適的方法/計劃,「意圖」才能穩定地被實踐,目的/目標/夢想也因此得以實現。
比方說,我很討厭照著既定的方式走,尤其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會讓我很沒力,我的生活需要有新鮮感和刺激,而對我來說,新鮮感只需要在原本的事務與計劃中添加一點有趣的、新的元素,如此一來我就會有續航力,這是我給自己的「彈性」,不然就過去的經驗,我經常一頭熱地栽進某樣事物裡,三分鐘後熱度就下降了。畫圖和寫文章也是,我會創造適合畫圖或寫文的環境氛圍,利用一些道具喚起自己的靈感和創意,然後在舒適與能夠專注的氛圍裡做事。凡事起頭難,而一旦起頭就容易多了,但也要記得,每一個起頭都是新的起頭,即使是每天都會做的事,今天的起頭和明天的起頭是不一樣的,都要用心對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彈性需求,了解自己、認知自己的喜好與對事物接受程度,才能進而引導自己完成每一件想要完成的事。「自我引導」是一項終生受用的技能,當然人會因為生命經歷而改變,引導的方法自然也會不斷變換。方法千千萬,沒有一個方法適用於這個世上所有的人,但每個人都一定會有適合他的方法——也就是「與自己合作」。
人會止步不前的原因很多,比如害怕做不好,比如怕做得不如別人好,擔心不被接受、認同⋯⋯等等許多因素,而這篇文章講的也只是其中一種。但無論是出於什麼因素,終不離「與自己合作」。(往後再分享其他內容吧~)
在此共享一段克里希那穆提¹的句子:
對你想要的、渴望的、憧憬的,勇敢地伸出手,勇敢地朝它前進,勇敢地說「我能做到」吧!(不要再說「我做不到」了,你難道不知道你自己會聽到你自己講的話嗎~)
備註:
¹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印度作家、演說家與思想傳播者,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靈性導師。他一生走訪過全球超過70個國家演講,其演講被輯錄成超過80本書,更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克里希那穆提是第一位用通俗的語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闡述智慧的印度哲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Angela Chatte
是女孩、女人、外星人,也是療癒師、插畫師、平面設計師。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chatte/
Twitter:https://twitter.com/angelacha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