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顆有感覺的晶礦,讓她告訴妳內在小孩透由近來發生和心境,在對妳表達什麼訊息。往下滑即可看解析~解讀牌卡:Universal Waite TarotOsho Zen TarotKarma Cards A.拉長石 內在小孩在對妳說:「其實我常常透由身體的感覺在和妳溝通,想讓妳知道什麼是讓我感到舒服自在或壓抑不適。妳常常以拖延,逃避生活,為此感到徬徨、不滿,甚至厭惡,卻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乾脆放棄。越是以此模式應對且擴大到各層面,無能為力就會越是佔據為生活基調,而讓妳更加認同自己沒有力量。事實上,妳不是沒有力量,而是把力量用在拖延和放棄。回想看看,當妳選擇拖延和放棄時,我常透由身體和妳表達什麼?無論是何種感覺,都不是輕鬆自在吧~即便當妳仍在經歷一直找方法控制,試圖逼迫自己振作,或是不斷拖延和放棄也無妨,只要和我一起體驗即可。若妳願意試著與控制、拖延、逃避、放棄、徬徨、不滿、厭惡,還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同在,便是在重拾力量以愛接受自己和生命經歷。經由一次次的體驗,妳會慢慢在過程中憶起自己是因為什麼過往經歷,逐漸遺棄熱忱與活力。當妳願意耐心撫觸心碎,讓停滯的泉源再次流動,自然能接收靈感,發揮創意,步步體現真心渴望。」 B.縫合水晶 內在小孩在對妳說:「只要活著,就會有需求。但童年讓妳經驗到表達自己的需求是不好的,會造成他人麻煩,因而認為需求是負擔。比如在某個當下妳需要爸媽的擁抱,讓妳感到幸福,以滿足對愛的需求,因此主動向前示意,然爸媽因為不懂妳的表達,不僅剛好有事在忙,且正值情緒困擾,卻不知如何安撫自己,故下意識轉為不耐煩,可能還斥責妳,甚至勃然大怒。當重複以不同情境,增強妳在感知和表達需求時經驗到拒絕、否認、漠視、嘲諷、斥責或體罰......。久而久之,一旦妳完全認同『表達需求是錯的。』『我不夠好,不值得被愛。』『一切只能靠自己,向他人表達於事無補。』的信念,便會複製爸媽的方式對待自己。每當需求升起時,反覆以拒絕、否認、漠視、嘲諷、斥責或體罰等,作為抵抗需求的反應。不過即便如此,需求仍在,故只能改以迂迴的方式填補。比如當妳不敢直接如實對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與心聲,可能會無意識創造衝突,也可能試圖以冷暴力,吸引注意或迴避對方。甚至可能吸引曖昧對象,藉此勾起伴侶的不適,以測試自身存在價值。漸漸地妳只會經驗到伴侶非但無法理解妳,還會出現更多不適和誤解,如此只會加深彼此的隔閡,甚至雙方皆因心碎而絕望,最後選擇分離。無論這些是發生在何種關係,是過去或現在式,妳都有力量選擇改變。妳並非無能為力,只能坐以待斃,因維持現狀也是選擇。若是有意願改變,不妨試著深入在不適甚至放棄的關係裡讓妳有何感受。一個個爬梳,會發現有同樣妳一直無法觸碰的情感,出現在不同的關係和情境中,那正是妳心碎且為力量之核心所在。一次次以呼吸回到身體,依此為自己創造安全自在的空間,與過往習慣迴避的真實情緒與感受同在。當妳熟悉如何傾聽、陪伴與回應自身需求,方能勇於以合適的方式表達真心話與情感。如此能讓他人清晰理解妳,對方也會自然敞開心胸,展現真實的自己。一旦開始有順暢的流動,雙方皆能因此受愛滋養,並享有深度的親密關係。」 C.萬聖節石 內在小孩在對妳說:「妳慣以為常,甚至無意識的緊繃感,其實源自爸媽以獎懲作為互動模式,讓妳和手足時刻處於競爭氛圍,逐漸養成總是置身戒備的狀態。少得會不滿,多得卻內疚。長期經歷資源分配不均,和身心積累的緊張過度,讓妳日漸趨向『匱乏』的信念。若要得到爸媽的關注與認同,妳必須非常努力達到期望門檻,如此會讓妳認為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設定目標並努力達成,才可能被愛和有存在價值。然無論是透由奮力達標,並以緊抓控制,捍衛得來的一切,藉此維持虛假的安全感和自我證明。或因做不到且被沉重的信念和期望壓垮,所以妄自菲薄。其實妳都早已因經驗心如刀割的過程而遍體鱗傷。故為了讓妳憶起自己與愛的本來面目,會不斷以不同人和情境,觸發壓抑在深處的真實情緒與感受。比如和同儕與師長,同事與上司,或伴侶與公婆等關係。當妳終能坦然以對,便能停止上演重複戲碼,轉為顯化如實滋養妳的生活,體現能以愛支持彼此的關係。衝突不是為了打擊妳並摧毀關係,而是為了揭開隱藏的真相,讓妳洞見自己的真實需求、意圖與投射。承認並接住妳的真實情感,愛會自然恢復流動。若妳願意體驗,當衝突發生時,試著不要逃跑,而是停留深入。毋須刻意做什麼,只是待在原地,方能讓凍結的記憶和情感,逐漸融化。持續以呼吸陪伴自己,和湧現的一切同在。藉由全然經歷解凍的過程,認出心碎的原貌,即可徹底釋放長年束縛,讓真實的妳重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