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說《正常人》看千禧世代的愛與疏離

1 / 4

在社群網站瀏覽到影集剪輯片段前,已經在誠品與這本書擦肩多次,顯眼的黃綠色書封、封面上罐頭裡的男女,是對這本書最初的印象。然而,我是在看完影集預告後,才決定去買這本書。先承認,最初我是被影集的男女主角攫住了雙眼,接著愛上整部片所營造的氛圍,被引起興趣後就迫切地想知道原著的內容。

(圖片來源:CATCHPLAY+)

🌱一個普通的「正常人」

書名《正常人》看似十分正常,掀開來看卻是令人驚駭不已。人們有時為了方便類化、理解,喜歡將他人或自己置身在已知的、合乎常理的價值脈絡裡,並用這樣的價值來檢視自己與他人。放棄多元理解而選擇便宜行事的結果,即是造成框架的限制。要是剛好符合社會的期待,是件幸運的事情;反之,則在自我與他人的期待中反覆拉扯,成為一個普通的正常人亦是件艱難的事情。

(圖片來源:《正常人》+IMDb)

-

🌱原生家庭孕育的性格與碰撞

審視康諾與梅黎安的關係,不得不將他們之間的愛與隔閡,回溯到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之中。梅黎安家庭雖處在社會階層中較高的族群,然而母親與兄長帶給她情緒上的壓迫、言語上的羞辱,形成她性格上的壓抑以及心靈層面的自卑。來自單親家庭的康諾雖擁有母親真摯的愛,但他相較低落的出身背景,在大學時影響著他對外的社交模式,是另一種面貌的自卑。內外在的環境、際遇不時影響著男女主角的心靈狀態,而兩者的相遇是為不同際遇的碰撞。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圖片來源:《正常人》+IMDb)

-

🌱關於千禧世代的疏離感

在魯尼所描繪的千禧世代裡,我認為最顯著的是角色性格的壓抑、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主角們置身在迷霧壟罩的道路裡、歷經青少年時期的摸索與徬徨、迷失過自我的方向,但一切的一切只作用在自我的心理意識,這些都無法與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言說。因為思緒過於纖細而擔心折損,所以選擇與他人保持距離來保護自己,又因過於孤單,總是緊抓著,不知道是否屬於自己的浮木。魯尼刻畫著個體,卻反映了整個世代。

-

🌱個人心得:

因為個性使然,我並不是一個喜歡看關係要斷不斷、藕斷絲連的人,才在看到本書的介紹時,微微的踩了個煞車,但終究好奇心戰勝了一切疑問。看著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與分離,卻始終無法與對方分割。

-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就像在人群裡找到了願意理解自己、同理自己的人,這個人擁有著與自己相似的心傷,卻又展露著傷痕的不同面貌。每次分開又相聚後兩人的成長,以及小心翼翼地逐漸顯露給對方理解的樣貌,都讓我感受著他們對彼此人生的重要性。

-

要成為「正常人」,必須先了解何謂「正常」。所謂的正常是成為分流裡的多數人、符合多數人的期待,然而這樣的正常卻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對我而言,這是一部成長型的文本,伴隨著主角們的際遇,會在某些與主角們對眼的時刻,看到過往那個相似的自己,同樣地對揭露自我小心翼翼、同樣地對框架與自我的距離感到迷惑,卻又跌跌撞撞地向未知前進。

#正常人#莎莉‧魯尼 #時報出版#閱讀#心得#小說#nomalpeople#sallyrooney#novel#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