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學的日子 #零觀光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體驗!
身為疫情期間的留學生固然不幸;不過俗話說得好 “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take out the salt and the shot-glasses and fill them up with tequila.” 還是要抓緊時間探索異地才行阿阿(疑
前提是,紐約市的狀況已經比其他州安全許多,口罩、乾洗手都已經隨時買得到,餐廳酒吧也都開放戶外用餐區(讓我想起自己在台灣坐板凳吃小吃攤時,背後有垃圾車呼嘯而過的窘境)就在上上週,大都會美術館正式開放囉!只要先上網登記時段、市民學生票價一樣自由樂捐 (╭ ̄3 ̄)╭♡要捐多少都可以,立馬來朝聖一番~
大廳也多了兩幅北美原住民克里族藝術家 Kent Monkman 的作品:作品&藝術家介紹
這兩幅畫作看似超現實,但實際上帶出很多現在的社會的真實的面貌。諷刺的是,大部分逛大都會博物館的,依舊是白人與亞洲人。我們曾經有個學長的碩士論文就是寫關於如何讓弱勢族群的孩子們認知到博物館的資源也屬於他們。
雖然已經在紐約一年,這是我第二次來大都會博物館。上一次看了Egyptian Art, Medieval Art, Greek and Roman Art,走到最後四肢無力,看中古世紀藝術看到會抖…這次主要想來看二樓的印象畫派館藏跟當代藝術 d(d'∀')所以會往建築物左側前進(如果沒有迷路的話)
九月正屬北美洲陽光最美好的時候,金黃色灑落天窗,雕像們依舊寧靜,對外面世界的瘟疫及草菅人命渾然不知。American Wing 陳列很多大型藝術品,其中還包括一家華爾街銀行的整個外牆立面(據說裡面是美國宅邸家具展,不過今天沒開),是不錯的拍照地點。
身為設計科系,大學其實有上過藝術史這個科目,不過課修過後就全部忘光了(慚愧)。大都會的展項種類又雜又多,總共有17個館部,都是陸陸續續因為館藏增加而擴建。有些比較大的展品(像是金字塔)都是先把展品放置好,才在四周蓋起圍牆,滿有趣的。
826號展廳是傳說中名人堂,莫內、塞尚、馬內、秀拉、雷諾瓦……看著畫家風格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心中竟也有所感動。我很喜歡克林姆的用色,莫內的畫則是越老越糊(喂 越找到自己的方向跟精髓的感覺。真希望我也能如此。又想到上周跟一個朋友約吃飯時,他穿了一件用莫內睡蓮為圖案的短褲,這麼久之前的作品,至今還能被運用在街頭品牌上做印花,便覺得很神奇。盧梭據說40歲開始畫畫,是個傳奇性的人物,平面式的圖騰搭配很風格化的色彩搭配,好適合掛在家裡書房。我喜歡他在雨林取景的作品,看起來孤單又神秘,充滿著對自然的尊重跟讚美。
克林姆、莫內、盧梭
當然除了這些畫家,梵谷、竇加、畢卡索、秀拉、高更真跡都可以看到。(還看到禮品區賣的梵谷娃娃,左耳用魔鬼沾固定,所以可以撕下來玩,有夠地獄。) 當代藝術的作品也很多,包括波洛克最有名的那個Autumn Rhythm [Number 30] 真跡真的是有夠大幅!
結語
只怪自己體力太差,走了四個小時腿就要報銷了,下一次想要參觀 217號展廳的阿斯特庭院(看起來好有禪意)還有從206號展廳開始的亞洲藝術收藏。另外,中世紀鎧甲跟敦煌壁畫都是大都會滿熱門展品。雖然藝術造詣不足以精細解說各個藝術家,不過這次的大都會之旅收穫滿滿,彷彿瞥見了各個時代藝術家們揮毫時,專注而執著的傳遞著藝術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