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讀者說起自己的憂鬱症病因,或是受訪時,我向來不避諱地回答:是起源童年家庭衝突。
那天受邀回母校接受採訪,粿很開心學弟妹預先詳讀了我在鏡文學平台的IP作品《母侵入夢》和《孩子別哭》,這兩部是以「部分自身經歷+撰寫過的數千篇國際新聞」為靈感,再融合個人觀點去完成。
在我們的生活中,親子磨合像是無止盡、沒有停止的那一天,但其實很多父母渴望和孩子像朋友般相處,希望孩子不吝於分享生活;而很多孩子渴望父母尊重自己、給予自由的空間,
其實彼此之間都是濃的化不開的愛與關心,但為什麼總是衝突不斷呢?
在歐美社會中,比起以較強勢的方式「替孩子打造無暇的成長環境、塑造既有價值觀」,他們更重視孩子的「主觀感受」和孩子「自行應對生活的獨立能力」,比起下指導棋,歐美家長更著重擔任陪伴者、聆聽者,只給予孩子建議,但不干涉和控制,
所以粿察覺,相對在亞洲社會的我們,易發生親子衝突的關鍵原因,即是在於,家長誤把關心變成控制意圖,孩子不理解父母言行背後的真實想法。
今日的 #粿製圖集,主題為「#亞洲父母的真實想法」我們直接來解析爸媽心中的真實想法吧!更理解父母的內在後,想比雙方之間的愛,會更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