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升級版「貓砂葬」還是「零葬」

1 / 1

之前去金寶山祭拜玉琴跟周烟(我阿嬤阿公啦~),一股思念湧上,希望我走的時候也能跟他們在一起,心裡想說:「怎麼當初沒有順便幫我買一個塔位,現在塔位60萬起跳,牌位15萬,完全買不起耶!」,時代不同,20年前的金寶山,塔位才10多萬吧!價格會看住的高低而定,住越高視野越好,但其實我這幾年的心得是住越低越好。

你相信人死後真的會透過那塔位小門看風景嗎?最高的塔位目測約250公分,玉琴跟周烟是最低的,在世的人去探望,坐在地板就可以聊天,有一種親近的感覺,你會覺得他們也聽得到你想與他們說的話,雖然我內心覺得玉琴跟周烟早已投胎轉世,但這就是思念。

我還是選擇環保自然葬好了!

其實我最希望的就是把骨灰種在一盆植物,放在家裡,不需要祭拜,只是聊天時偶爾想起我就好。塔位或公墓一般都建在很荒涼的地方,就像人老了,你把他「丟」在養老院,很偶爾才去探望,不是很像嗎?108年的11月底,民政局統計,台北市民選擇環保葬的人數是2,587人,比去年同期高出10.7%,尤其樹葬最多人選。

原來有這樣的新葬法?

小女友一家人在討論之後要怎麼葬,媽媽想要環保葬,爸爸則比較傳統,應該會走火化,之後放在宗祠裡。因為家裡有養貓,清貓砂的永遠是媽媽,當女友媽媽說要環保葬時,愛虧媽媽的小孩們就說:「還是媽媽你要貓砂葬?既環保又能二次利用呢!」,挖塞!好萌!很新潮的點子耶!

不過日本的兩年前的確出現環保葬的升級版「零葬」,沒有葬禮,沒有墓碑、牌位,火化之後,骨灰不取回,交由火葬場處理,一切歸零。日本傳統葬禮比台灣麻煩多了!我們可以看見世界正在簡化,努力還給大自然呼吸的空間,想一想,你要怎麼被後世記得,而不是被世俗綁住。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