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pacast訪談-高敏感與內向者
11/12(四)
[100題生活題目]NO.67第二次的pacast訪談-高敏感與內向者
-----------------------
在第一次FASOLA的訪談後,我的生活又恢復到了日常當中。隔了半個月,有一次我和妹妹一起去吃炒飯的時候,叮叮一聲我的手機跳出一個私人訊息,看著這個頭像,我心想:這是誰呀,好像有見過?
隨手點開來看,竟然發現是一個常常在內向者社團裡,分享高敏感內向者主題的-我是泡芙鑽pacast訪談邀約。
我震驚的腦袋一片空白,除了FASOLA以外,還有人要邀約我嗎?可是,我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
冷靜點!冷靜點!我對自己這樣說,慢慢的把她長長的邀約看完。
妹妹問我為什麼要拿著手機發呆,我默默的把手機遞給他看,看著菜單想選個炒飯來吃,卻怎麼樣也選不出來。
恭喜啊妹妹說,把手機遞給我,看我還看著菜單在掉淚,一個字都讀不下去,她接過菜單說我看我還是先點餐好了。
#第一印象
我對泡芙鑽的印象是從「安靜是種超能力」的作者-Jill開的「內向小聚場」社團開始的。
內向者在社會比例上偏少,在以外向者為主流的社會上有許多吃虧的劣勢,例如低調不喜歡受人注目、喜歡獨處、安靜、喜歡獨立作業...
因此這個社團給了許多內向者喘息互助的空間,形成獨有的特殊社群。
而在內向者裡又有更少數號稱只佔的4%人口的「高敏感者」身體感受力豐富,共感能力強,情緒容易被影響,接受到負面訊息憂鬱、思維過多總是被說想太多...
泡芙鑽就是專門經營這種少數族群的自媒體。
她採訪各式各樣在日常生活裡的高敏感內向者,分享同樣族群的人,用不同的觀點去看待自己的特質,活出自己的人生。
有時候我寫的一些文章,很符合內向者的感受時,我會把文章分享到內向小聚場的社團裡,泡芙鑽也因此注意到了,把我默默的收進訪談名單,觀察了幾個月後,我們約個時間聊聊對於這個主題的看法。
#初次的語音聊天
一開始我對於泡芙鑽的提問是感到困惑的,她問我自己的高敏感特質和別人不同,會不會感到很困擾。我本身就只會注意有興趣的事物,然後一頭熱栽進去的人,很少會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雖然可以深刻的挖掘自己的內在找到自己是誰,可是我卻缺乏跟外部比較認識一般基準值的常識。
與其說我會煩惱自己怎麼跟別人不一樣,產生自卑的心理,不如說只要我覺得別人那個樣子很棒,我就心生嚮往覺得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我就可以變得跟他一樣。
這個思路最後有兩種結局,第一種就是我找到的方法真的達到一樣或類似的成果,第二種就是我只追求這個人閃亮的成果,卻忽視這個人背後看不到的努力和人格特質,然後痛苦的放棄,順便責備自己怎麼那麼沒有用。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們逐漸了解彼此,都有共同的特徵和煩惱,雖然在高敏感者裡大部分都是調停者,我是INTP邏輯學家,相對來說是偏理性和邏輯思維的,但是靈魂都下載到一個對外界訊息有高度感受的身體。
相較我只喜歡鑽研自己的思維感受,替它們分類,找出背後的思維動機,泡芙鑽則是喜歡觀察別人,蒐集大量的人格數據樣本來做為她分類評估的對象。
#互相學習的部分
泡芙鑽藉由我對自己的深刻覺察來幫助她理清自己的內在部分;我則向她學習其他人是什麼樣的?一般人在想什麼?我跟其他人的差異在哪?藉由外部資訊這樣對照比較,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狀態,方便我跟外界溝通,才不會老是雞同鴨講。
#我該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是高敏感內向者族群所需要的?
她給了我17道問題的訪綱,像是談談受害者情節、煩惱與思考語句、聊聊5年後的目標等等。
在第一次訪談時我做了功課,我發覺音頻錄製的重點本身不在於分享者講了什麼多豐富的內容,而是在於聽眾能不能正確理解和吸收你想傳達的東西。
我的課題就定為「我該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是高敏感內向者族群所需要的?」
泡芙鑽給我的17道問題,很多都很深難以簡潔回答,如果要認真回應,我想應該會變成大學那種昏昏欲睡的理論課。牙一咬之下,我捨棄要灌輸許多理論的想法,改成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用實體去比喻抽象的概念,跟泡芙鑽討論把提問分類拆成上下兩集;訪綱也改成語音唸出來的文字訪綱,修改一些贅字,在錄音時照著唸語氣會很自然又順暢。
🧙♂️和有理念契合的人,共同努力創造成品,
並且分享給有需要的人,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和充實。之後我們很常交換對生活的覺察和感悟,促進互相的成長。不經意的和有趣的人邂逅,這也是經營自媒體裡意外的驚喜。
🌿泡芙鑽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uffsrachel/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我是泡芙鑽
#第二次的pacast訪談
#高敏感
#內向者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