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大輕生事件看【三個傻瓜】拉加的悲歌
台大學生自殺輕生已不是罕見事,從近年來的學生自殺事件傳出可以想見他們承受的壓力山大。但是,壓力是怎麼來的呢?又是怎樣的壓力呢?
當我辭去上市櫃公司的高薪業務工作,開始摸索自己未來想發揮的才華和舞台,投入podcast領域和寫作,用過去幾年占星學的基底結合我最愛的電影,創造出看電影學占星的切入角度。我知道我最擅長的不是業務不是行銷,而是看事情的角度和文筆,以及流利機敏的口才,行銷和業務只是我可以做得好的事。
即使我開始醒覺要走在自己真正擅長且擁有天賦的道路上,開始創造不同的職涯嘗試,但是在家人眼中做podcast、接案、寫稿對長輩來說都不入流,他們不想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創作了什麼,也看不出我做得好的才能在哪裡,他們只會問「這樣能賺多少?」,因為他們最關心和在乎的是「我創造了多少收入」,但他們從不跟我一起討論做這些freelancer或斜槓的事「可以如何提升收入」。
在上一代的觀念裡,只有進入公司當in house 員工才叫一份正經像樣的工作,其他的都「在玩」,我家人無法理解也不願接受其他的工作型態。沒在大公司就不會有穩定收入,這是他們的信仰。我家人並不知道他們在傳播「收入,才是一個人的價值」這種信息,但我相信他們確實是這麼看自己的。
如果,上一代的長輩認為收入才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那麼台大學生心理承受的壓力大到崩潰是可想而知的悲劇。因為收入最好最高的企業,要的都是台成清交的碩博士。
你覺得很不公平嗎?不,以選才的角度「學歷」確實是有效率的篩選指標。當然台大也有爛咖,私立大學也有天才,但招募是在跟時間賽跑的事,找的都是機率大的而不是例外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選才標準,而是為什麼收入會是定義自己的指標?我們都被收入綁架了嗎?彷彿沒唸台成清交進不了大公司,沒有年薪百萬就是魯蛇!
通常在越優秀的圈子會覺得自己越沒用,跟一堆天才在一起,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天才,反而容易有自卑感。當大家被下指令追求同一個目標,就會互相競爭擠破頭搶窄門,殘酷的是在這種比較下,容易看不清自己的能力,只看得到競爭下的相對優劣。例如一個90分的人,在一群95分的人身邊,他看到的是自己比別人差5分,而不會意識到他其實有90分的能耐。
我不知道這幾天輕生的學生是受到怎樣的壓力,但我相信他們一定不會是肯定自己的。壓力的來源有很多可能原因,但憂鬱和抑鬱導致輕生念頭,大多伴隨自我懷疑或是嚴重否定自己。
我一直很喜歡印度電影【三個傻瓜】中對教育和成功的定義提出質疑。片中印度社會價值觀只把工程師和醫師當成有出息的工作,要考上第一學府才會被看得起,家境貧窮的拉加背負了全家人脫貧的希望,壓力超大的,怪不得他心中一直充滿恐懼,只能仰賴信仰的神明,祈求神明給他力量。他不是迷信,而是一個人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和期待,當自感無助力量單薄時,能仰賴的也只有信仰,希望借助神明的保佑,讓自己覺得不那麼微弱。
拉加一個人背負全家人的未來,要考上第一學府,找份好工作,不然你就是家族的罪人。搞得拉加非常害怕被退學,因為被退學就進不了頂尖企業,辜負家人期待,而不願出賣好朋友藍丘的他,卻也承受不了讓父母家人失望的罪咎感,最後拉加寧可跳樓輕生。
拉加因為主角光環被編劇救活了,有多少人在真實生活中就這麼死去了。家人因為拉加輕生昏迷不醒,才發現人只要活著就很美好了,能不能進入頂尖企業根本一點也不重要,所有家人和朋友只希望拉加能甦醒,恢復健康。最後拉加醒過來了,當他坐著輪椅去面試時,他老實跟面試官分享他從鬼門關回來後對人生和工作的體悟,並坦承如果這份工作沒上也沒關係,他仍會去做有意義的事。面試官說你這種態度太過坦白,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不見得對公司有利,如果你能保證修正這種態度,我們或許會考慮你。
拉加堅定的回覆:「我摔斷兩條腿才學會站起來,這態度得來不易。我不會改變的,你們保留工作,我保留態度。」然後瀟灑轉身離去。這幕看得我好感動,在第一學府要承認自己的害怕恐懼懦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必須武裝自己很可以,即使撐得狼狽也不願顯露疲憊。拉加經歷過生死差點喪命,在活過來後重新體悟生命的價值在於「活著真好」,他承認自己過去的軟弱,接受自己的恐懼,才變得勇敢和坦然。工作和收入已經不等同於他生命的價值,他仍然會去做有意義的事,一樣可以找其他工作,但不會因為沒有進入大公司而否定自己。
拉加和法罕皆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一個是全家人脫貧的希望,一個是父母投入資源硬是往工程師栽培的枷鎖。拉加家境貧窮,父母沒給什麼資源,但用精神和情緒對拉加施壓。法罕的爸爸幫他裝冷氣買電腦,出錢栽培他上大學唸理工,但條件是要他找份工程師的工作。
有多少父母是抱持著我花錢投入心血在你身上,你就要照我的話去做,不然就是「不懂感恩」「不孝」「不負責任」,開始各種貼標籤。我一直都很感嘆在家庭暴力中,言語暴力為什麼一直都被忽視,家人之間的言語暴力和精神虐待帶來的傷害不亞於肉體傷害啊!法罕鼓起勇氣跟爸爸說他不想當工程師,他想學攝影,被爸爸罵個臭頭,爸爸劈頭問法罕:「你去當攝影師能賺多少錢?」【三個傻瓜】根本是現代啟示錄,這些台詞到現在還是充斥多數家庭裡。
無論你身邊有沒有像藍丘這樣的朋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別人的「三個傻瓜」,多關心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減少批判多些包容。我知道台灣多數人仍然認為收入=成功=我的價值,但其實追求收入的背後只是希望被肯定而已。
如果當父母的可以多肯定子女,當老師的可以多肯定學生,
同學間,家人間,用肯定代替批評,
用欣賞代替比較,希望能減少憾事發生。
104以前有某個廣告詞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你未必出類拔萃,但肯定與眾不同」,希望能獻給身處比較地獄中的你,謝謝你,你已經做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