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女孩的話題中心❤
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
開啟IG

2020 面試心得- Google on-site (Final Round)

1/1

拖了好幾個月的文章,但很多東西都還記得
(✘﹏✘ა)

原文排版好讀傳送門👉 https://link.medium.com/68leOeCRfcb

面試流程其實這幾間都很像,Google on-site是5關,Amazon on-site,記得當時HR告訴我是6關,Facebook U.S. on-site我記得HR告訴我也是5關。共通點就是都會有一關是behavioral question。



⊙ 準備心態
這邊感謝HP大神同事的提醒,準備on-site的心情,就是「請趕快先去投別間,不然你壓力會爆表,最後就沒有一間面的好」「孤注一擲是會讓人壓力爆表的」。

on-site到距離第一關面試時間,有3週準備時間。

我覺得可能也因為on-site的準備過程,讓越後面面試的公司,如果碰到coding test,不管online測驗,或是現場手寫,都會更順,因為這真的是一個你不斷提升自身實力的過程。

但著重方向會在資料結構,跟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的分析能力,還有培養出寫程式前就能在腦海勾勒好每一行code長相的能力。

再來,是我認為蠻重要的心態,是HR提醒的「把它當一個階段的成果展示,千萬不要太緊張」。

⊙ 面試流程
面試流程是從早上10點開始到下午,一天面試完5關,用google sharing document,因為今年疫情,所以是virtual face to face,全部過程都用視訊。

記得我面過on-site interview的朋友都會虧我一下
「沒去現場面試吃buffet,有點可惜」
「Google on-site buffet可能是很難拿到的入場券」

但也會跟我說他的經驗「但你當天看到buffet,大概也吃不下」。゚(゚´ω`゚)゚。

當然也有的會分享,如果是面試美國的Google,進到on-site面試,以往會有包機票住宿的機會,但今年疫情感覺一切都remote了
(´A`。)

⊙ 面試的自我檢視
題目一樣是NDA不能說,但我覺得有幾個心得可以分享的。

最後HR給的面試官們的反饋,我覺得還蠻能幫助我在職涯路上前進的努力方向,也是這幾個月工作也在訓練自己的。

1.面試中可以看看自己進到第幾個follow-up question。
印象中每個題目都有follow-up,有的關卡是我有被問到第2題,每題都各有一個follow-up。也有的關卡在第一個題目的follow-up就死翹翹了∑(✘Д✘๑ )

我覺得可以把follow-up想成,工作上規劃每個project的寫法時,可以往長遠去想到更多可能性,我覺得是臨場反應能力+抗壓性+對程式架構熟悉度+資料結構熟悉度的總和能力。

2.盡量少的提示。
後來知道,即便題目能解出來,這部分是關鍵考量點之一。

所以,題目解出來不要太開心……因為感覺每得到一條提示,就會被扣一個標準分(ノ゚Д゚)

這個要求,差不多是個「解題的邏輯思路時間需要加速,在給盡量少的提示情況下,你就能做出一樣的東西。」

現在看去,其實Google跟Facebook面試官那邊給的反饋,有個點還蠻相似的,我留待下篇寫Facebook U.S. 面試心得再寫吧,不然這篇好長(。・㉨・。)

3.再提升解題的速度,跟對解題的時間敏感度
這也是我會訓練自己在工作上,就是不斷培養「能抓準自己需要花多少時間」做完一件事,而且「事情的大小」在一開始就要有能力分析得出來。

這部分我認為不只跟「熟練度」相關,也和「穩定性」非常相關,有的朋友聽到後,覺得這要求很苛刻,但我覺得這永遠都是看你想要有什麼樣的自我追求跟突破,因為換個角度想,我認為是追求穩定性和「project品質」的其中一種。

4.碰到「如果這樣解會不會比較好」的問法
我覺得這不但是挑戰你對各種東西的熟悉程度,還有抗壓性,跟可能要鬆懈的時候,所需要的冷靜能力,因為有可能答案是「沒有,其實這方法沒辦法優化」(つ´ω`)つ

面試官考驗的,還包括當你面對「可能是不錯解法」的時候,你會很放鬆的買單,還是你會發現其實本題無法再優化,面試官只是換個寫法問你而已。

⊙ 傳說中有人會因此拿不到offer的Behavioral Question
最後環節簡單來說一下behavioral question,記得我拿到了不錯的評價
⋉(● ∸ ●)⋊

也印象中面試前跟後,HR說有candidate曾因為behavioral question回答得不好,最後沒有拿到offer,跟面試Facebook U.S.時候的HR說得很像,大概就是「因為技術能力強的人不會少,所以這一關其實很重要」。

這一關就跟大多數不錯的公司類似,在看的是你的「Leadership」,說的不是你一定要當過manager,或mentor過多少人,
著重在怎麼處理衝突,怎麼下決定,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藉此看出你的潛在Personality。

(聽到要看的不只外在性格,還包括潛在性格,感覺很有趣)

我印象比較深刻有趣的問題,記得是我以前不管剛畢業,還是工作三年多找工作時,都不會被問到的,但下面幾個問題,剛好是我面試Garmin時候,也都被問過類似問題~
「你無法接受團隊裡有怎樣的peer?」
「你無法接受怎樣的主管?」
「你如果碰到這樣的人,你會怎麼辦?」
「有沒有什麼事情再給你重來一次機會,你現在會有不同做法?」
至於怎麼回答……我都會先釐清問題,看面試官想問哪種,像我都會回問說「工作技術上的還是溝通上的?」

其它就是,覺得當下只是很直接開始回答,探究過去怎麼解決,跟哪些沒有解決,但我現在會怎麼解決,可能這也是自己整合之前工作上,整合各種挫折跟建議,培養的新思路習慣(?)

也還有點印象,我會說「因為blahblah,所以我也會認為,有些人適合當同事,不適合當朋友,但有些人適合當朋友,不適合當同事。」

反正我個人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看面試系列的第一篇,有說到我對於幾種問題的觀念,我面試時候差不多就是那樣回答的 ( ε:)⌒゙(.ω.)⌒゙(:3 )
面試系列第一篇-> Google/Amazon/Line Pay/Paypay日本/Apple上海/Lenovo/Garmin/趨勢/支付寶/Facebook 面試準備分享&工作6年,年薪170萬以上的公司分享

有人說behavioral question不重要,但我覺得其實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重要的關卡,比如你可藉此看出,一個人審視事情時,到底是「沒有能力快刀斬亂麻」還是「事情本身真的欲速則不達」。

我覺得重點都是在於,讓面試官知道你的思路,例如我有想過可以怎麼做,但我覺得可能沒有那麼好,原因是什麼,這過程中也是一個你面試對方的機會(欸)

簡化流程就是 傾聽 -> 理解 -> 用非暴力溝通讓對方知道你的思路

後來往心理學一點分析,我覺得在看的是區分「受害者屬性」跟「脆弱屬性」,就你屬於「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都要別人體諒你」,還是「真的知道有哪裡不好,知道怎麼改善」。

把注意力放在找別人的問題,想要證明自己沒有不如人 vs.
把重心擺在檢視自己真的哪裡不足,可以怎麼彌補之前沒做好的

Behavioral Question某部分可以觀察出,一個人這2種思維的比例。

跟面試官交流過程,可以很強烈感受到螢幕對面(應該算對面吧?)傳過來的「突破 & 創立新高度」的氣息,從他們講話的方式跟口吻,不會感受到所謂「你如果有地方表現比我強,就是不給我面子,不注重我的感受」。

這樣描寫好像很抽象,會有一些這樣的心得是因為剛好之前待的獅子分會,你會在一群25–40幾歲的人身上感受到另一股這樣的氣息,比如曾經有段對話,有人曾跟我說
「一般人不會用這樣完整的邏輯分析,去讓對方知道哪裡欠缺考慮,你不覺得你這樣講話,很不給那些前輩面子嗎?」

我印象很深刻,我直接回答「為什麼不是檢討你們自己的能力,就因為你是前輩,然後你能力不夠,我除了要尊敬你是前輩,還要同時給你們優越感,讓你們認為自己有領導能力,可以領導能力比自己強的人,不覺得自己很__嗎?」(形容詞可以自行想像)

「『會做人』,也不是要你團隊的人都配合你,那你就找一群聽話又沒什麼能力的人,讓他們給你們崇拜感,覺得你們思慮周全,有見識又有領袖能力,有很多經驗可以給人學習就好啦」

「然後碰上我們這種人,就都說我們只會做事,不會做人,來安撫你們自己就好啦」

然後對方跟我說「這就只是比較老派的帶團隊方式呀」

我:「這是腐敗又玻璃心,只想聽掌聲,聽到別人說你們不好,就說是汙衊,不要把腐敗跟經典劃上等號」(有些電影裡會跟你說,「老派」的另一種形容詞就是「經典」)

另一方面,在跟這些面試官交流過程,你會知道什麼是「自己有實力有想法,也很會promote自己」,而不是「只是一張嘴巴很會說」。

這樣說可能還是有點飄渺,就比如你在台積電工作,你不會懷疑,坐你旁邊那個一直說自己很厲害的同事,其實不是台積電的༼ つ◕_◕ ༽つ

我台積電同學表示這段假設可能不夠清晰…….再次以之前碰過的獅子分會比喻,就是你不會本來常聽到好幾個人一直說誰家裡是上市公司,人家站出來講話不管怎樣,都還是上市公司的什麼職位,結果不知道是他攻擊過太多人,喜歡展現自己是老大還怎樣,有天你會聽到另一批人告訴你,其實那間上市公司不是他家的,是他親戚家的……

又或者你不會碰到一堆人跑來問你,某某人說家裡賣酒的,或是做瓶子工廠,做臺灣菸酒的生意做不錯,都出品十二生肖限量版瓶子,說跟臺灣很多酒廠很熟,結果實際上是一人公司……

仔細想想自己待過的求學環境跟職場,都還沒碰過類似情況,也一直都以為25–40幾歲,都是不斷努力生活與工作,努力往前衝刺的人,有些人也許會步入家庭,可你會看到的都是不斷「突破」,跟走向不同高度的人生,即便人家的高度不是完全建立在職場上,可能是著重建立在教育下一代上。

比如看到同屆好友的3歲多小孩,會背99乘法表中的其中幾條,又或是她會很嚴格跟小孩說「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要看著對方發問」,「打到人了要看著人家的眼睛道歉,不然不准走」,自己都有點嚇到哈哈哈 (●▼●;)

Behavioral question本身在看的面向很多,簡單用以上分享,配上生活上的舉例帶過,希望有比較清晰表達為何這一關,其實很重要。

⊙ 發問時間的有趣分享
最後分享一個on-site時候,跟不同面試官交流時,我都會問的問題
「你們project都會合作嗎?還是會以一個人做為主?」可能網路上各種流言真的太多了,讓我很忍不住問了這題。

每個面試官都會跟我說,有很多需要合作的時候,但有2條回答我印象挺深刻,但也覺得挺中肯的。

「大部分都會需要合作,可是同一家公司本來每個人的能力就會分層級」

「一定有那種,可以一個人做完4–5個人事情的人」

最後一個回答,聽得當下很震撼,但後來仔細想想,包括現在團隊的大大們,都會讓我想到目前職涯上碰到的各路大神,記得以前剛學用Java寫Restful API時,自己跟另外幾個peer估做完某個API,可能需要時間是半天左右,另一枚待了20年的architect大大,下來幫忙做時,20分鐘做完……而且用的解法還蠻漂亮的(泣)

爾後你也會發現,有時在估計一項task需要的工時點數,真的會是4:1速度,這時只能期許自己努力找到有效率的方向,不斷累積實力往上突破,不斷將自己推移到新的高度啦~
(´◉‿◉`)

我覺得面試都是寶貴的經驗,像面試Google on-site的歷程,會很像整合自己先前所有挫折,跟曾經接收過的提點,讓自己即便在練習LeetCode時候,你的思維都能往比較有效率的方法讓自己進步,也對日後工作有所幫助。然後邊寫題目,還會發現
「天殺的,我怎麼過了這麼久,還記得寫哪行code的時候,曾被King大(前公司大大)提點過程式獨立性」(。ŏ_ŏ)

又或者工作後,偶爾也會一大早剛坐下來、午休結束跟睡前寫寫LeetCode,拿來醒腦一下,寫到某一段也會覺得「為啥坐我隔壁的Joe大,敲code可以敲的又快又漂亮」ฅ●ω●ฅ

印象當時聽到面試官的反饋,感覺很像那階段的一波提升,至少是以前不會聽到的評價。除了知道自己的優點,也在面試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盲點,不斷去加強。

剩下其他部分,我覺得跟後來我在面試Facebook U.S.的心得,得到的面試官反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留到最後一篇寫吧(☞゚∀゚)゚∀゚)☞

會順便整理一下自己練習LeetCode過程,覺得工作上也會用到的許多資料結構重點心得,給大家當作自我檢視不斷前進的工具(◕ܫ◕)

謝謝各位花時間看完這麼長的一篇,下一篇我在告別2020之前會寫完的
(=´ᴥ`)


留言區
Expand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