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作為文學獎評審,希望看到怎樣的散文作品呢?
▲防雷線,防雷線▲⠀
.
.
.
或許相對新詩、小說而言,散文最是見證了文學的曖昧與不定。例如在選題上,見多了悲劇,喜劇就會凸顯。在形式上,見多了破碎和高頻率跳接轉場,就會期望看到「正常」的敘事。
似乎散文的審美標準是在追求一種適中、適度。小說可以很戲劇化,很誇張。新詩可以很魔幻,很創世紀。
散文夾雜虛構與否的討論,篇幅長短的討論,犧牲幾個爸爸可以召喚酷東西的討論中,到底什麼是散文,什麼又是好散文?
我也不知道。但至少可以知道什麼是好。
好就是一篇好故事,看了會有所感,且不會讓你在途中有一種「噢這裡的句子字詞是不是有問題?」,相反的會相當沉浸在其中,看完餘音繞樑。至少這件事的重要性,對我來說,超過討論散文的定義吧。
另外,這次單篇評論中,有個評論覺得有趣,截出來放在這:
陳昌明:「我也喜歡這篇作品(〈Leak〉)。電腦科技中的「漏」,與現實生活中的「漏」,彼此密切結合在一起,將「人生無漏」的渴求巧妙地隱喻在文中。我覺得他已經不怎麼把自己當作菁英了,他什麼工作都想做,想寫文章、做廣告、修電腦、修房子……看似很厲害,每件事卻都是挫折。我也覺得情感略為不足,可能真的是理工男吧?」
不是,雖然我也對理工男有許多成見,但這麼明目張膽講出來好嗎XD
★創作螢光筆★
- 大部分評審似乎仍對於散文的認定,是非虛構寫作,因此「情節為重」(小說般的戲劇性)就不一定是加分的重點。
- 相較於小說而言,散文的敘事破碎似乎是可允許的,甚至在一定情況下,是好的,是「很散文的」。
- 敘事功力(含蓄節制)、修辭(象徵運用),表達情感,就成了必要審美條件。至少就選上的作品來說,沒有大呼大叫、大哭大鬧的作品,也沒有什麼象徵系統都沒使用的作品。
- 大部分都非常書寫傷痕、痛苦、創傷經驗。十篇有十篇都是「不良經驗」,沒有太多正面經驗。模仿操作可能有用,但競爭者眾多;逆向操作可能逆風高飛,但也可能逆轟高灰。
- 簡單洗鍊,容易閱讀(不要長篇大段)就很突出了。
- 我看到的問題,看完的想法,有這麼多創作經驗的評審,他們想得也跟我一樣。在對好作品的標準上,已經跟他們相仿了。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了,安心的寫就是了。
- 在文學框架裡,相對其他領域,例如街頭,例如一般網路場合中,更能包容,甚至尊重、欣賞「別太政治正確」的作品。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B0.pdf
屆數類別:第22屆 臺北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紀錄
收件數:350
進複審: 272
進決審:18
決審委員:陳昌明、焦桐、黃麗群、廖玉蕙、鍾文音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你心目中的好散文是哪一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