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對於幸福快樂的誤解__好東西、真愛、完美的身材外貌、好成績篇

1 / 1

記得上週提到了好工作和薪資所得,那我們有了錢以後呢?我們會如何消費?其中一種方式便是去購買所謂的好東西(awesome stuff)。我們可能會想:「如果我有了(請自行填空),我就會快樂了!」

如果我可以買到那雙Dr. Martens的靴子,喔,我一定高興到爆!
如果我可以擁有那件可愛的小洋裝,噢,那就真的是太完美了!
如果我可以買到PS5,那就再幸福不過了!(全台男子的心聲,欸!)

好東西當然也指美輪美奐的豪宅、氣派的賓士或凱迪拉克、詩尼軒、水晶香檳啦等等。

我們認為/假設買到這些好東西會使我們快樂,否則的話,我們也不會花大把鈔票取得這些好東西了,不是嗎?但是,這些好東西真的會使我們更快樂嗎?

這次就來個未看先猜好了!我個人的經驗似乎是只有在購入物品的「當下」會感到快樂,或是在想像要買某件東西的當下會很喜悅,真正取得物件的時候反倒沒有那麼愉快。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疑惑,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科學家獲悉,物慾較甚且較想得到某些好東西可能會使我們更不快樂1。Nickerson和他的研究團隊針對大一生做了以下的調查,內容關乎大一生對於物質主義(materialism)的看法,像是:「你多想要一台好電腦?你有多想要這些很棒的東西?」然後他們會在20年後再去調查這些學生的生活滿意度。

Nickerson他們發現,比起普通人,那些物慾較甚(materialist attitudes)、較追求物質生活的人擁有較低的生活滿意度。研究結果顯示,花費20年追求滿足物慾的生活,是不會讓人變得快樂的。而且,不只不會讓你快樂,還會讓你感到痛苦。事實上,若是有機會看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你會發現物質主義者較易診斷出精神疾患(mental health disorders)。

好東西真的能使我們更快樂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個答案讓我好過了一些,覺得自己的感受似乎滿合理的?也正是出於上述的原因—無法感覺到更快樂,反而誤打誤撞去追求較精神層面的體驗,像是閱讀或蒔花養草之類的。

好哦,那我們再來看看真愛,真愛能使我們快樂嗎?

我們或多或少都相信,約會、進入一段真正的關係和結婚會使我們快樂。但這樣的直覺是真實的嗎?進入關係真會如過往迪士尼的電影一般,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唉唷,我個人的答案又是否定的,可能是覺得進入關係前要更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軟弱,並願意面對生命的議題,否則關係的蜜月期一過,關係中可能會冒出更多衝突,說不定到時候又更不快樂了(尖叫)。

不過我們就來看看Laurie Santos教授怎麼說吧!

教授直接切入Lucas及其研究團隊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在15年間調查了25000人的生活,其中的1716人步入婚姻。他們就被問到,「比起不結婚的人,這些結了婚的人有更快樂嗎?如果他們快樂的話,這樣的快樂會持續多久?」研究發現,邁入婚姻的第一、二年確實會讓已婚人士更快樂,類似於蜜月效應(honeymoon effect)。

遺憾的是,在那之後,快樂幸福感又會回到基線。即,已婚人士的快樂程度基本上和未婚人士並無二致。

所以,真愛真的能使我們更快樂嗎?答案是…是一點點啦,但激情過後還是會回到生活的基本面呀。

再來是完美的身材、臉蛋,擁有這些真的能使我們更快樂嗎?

我們再來看看Jackson和他團隊的研究吧3!

這支團隊以近2000位體型肥胖者作為研究的對象。這些參與研究的人至少是出於健康因素需要減重,而且他們在實驗前認為瘦身成功會使自己更快樂。於是,Jackson團隊耗時4年追蹤這1979名參與者的節食計畫。第一組人在這項計畫中減重成功,第二組人增胖,第三組人維持相同體重。

問題來了,在這段過程中,他們是否變得更快樂呢?

計畫一開始,這三組人的快樂程度差不多相同。但四年過後,減去體重的那組人的憂鬱程度竟然上升了。(請見下方圖表最左處)

我們傾向預測減重成功一事會帶來快樂,但似乎這也是視錯覺(optical illusion)的一種,它不會讓我們如所預測的那般快樂。

那如果是改變身體的手術呢?像是整容或是隆乳等,做出這些改變會讓我們更快樂嗎?

von Soest和他的團隊進行了這項研究4。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群可能會去做整容手術的人,像是青少年等。研究時間為期13年,在這些年中有些人可能碰巧會想接受這類型的手術。所以問題來啦,進行整容手術是否會讓人更快樂呢?

這個團隊擔心的第一件事情是,這些想接受整容手術的青少年可能較常人更不快樂,因此他們才想改變外貌。研究團隊比較了未接受手術和接受手術的人對於身體外貌滿意度、自殺念頭(suicidal ideation)以及過去一年的酒精使用和行為問題(conduct problem)。調查顯示,接受手術的人很不滿意自身的外貌,容易有自殺的想法,較常使用酒精,也有行為問題。(請見下圖)

你可能會說,以此基準作為研究的入門似乎不太妥當吧?但手術後的圖表結果是…狀況更糟了。他們更不滿意自己的身體,也更常有自傷的想法,酒精使用量上升,並出現了更多行為問題。(詳見下圖)

所以,美貌真的會使我們更快樂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在外貌上做出極端的改變,甚至是以改變外貌當作獲取快樂的目標,似乎會降低我們的幸福感。

好哦,很hardcore的內容終於快結束了!接下來,便是剛考完學測的莘莘學子關心的議題了—好成績。

擁有好成績真的能使我們更快樂嗎?

好成績等於出人頭地,好成績等於完美人生,可是學生時代的我堅定不移的信念欸!想當初沒考好到一種程度還會想結束人生(天殺的完美主義!可惡!請左轉去看【七樓視角】卓越 = 不犯錯?)。

事實真是如此嗎?

Levine及其研究夥伴以數千名學生為樣本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他們要求學生預測自己得到較低/較高的分數時,會有多快樂。量表1到9分,1分是最不快樂,9分是最快樂。

研究結果如下,預測得到高分的平均快樂指數是8.27分,如預期時是7.81分,低於預測的平均是4.42分。然而,實際得知分數時,得到高分的快樂指數是6.55分,真正知道分數如預期地當下為6.45分,真的拿到低分時的平均分數是6.36分。

意思是,人們高估了自己對成績的感受(但本研究也顯明,不準確的預測未來的情緒可能是研究過程中的一種缺陷)。換句話說,成績對我們的影響可能不如我們的預期。完美的成績會讓我們快樂,不過卻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開心。

為了要實驗這門課/此份研究的真實性,我也報名了cousera的The Science of Well-being,認真的上課,進行測驗,也繳交了期末報告,在每次測驗等待評分的當下,我都會很悲觀,想著要是沒有及格怎麼辦,但真正確知分數的當下,分數如果偏高,我似乎也不會高興很久,分數較低的話,我就會重新調整心情,看看哪裡還未理解。整體上來說,個人經歷確實不太偏離Levine團隊的研究成果哩!

加上上一篇文章的幾篇研究,至此,我們可能會認為,基本上我們選擇前進的方向,我們所投入的精力,欲申請的東西,所承受的壓力可能都不是正確的方向。另一種說法是,那我根本就不知道甚麼能讓我快樂!但其實這就是這堂課部分的主要信息,那就是我們錯了。為此,我們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事不能讓我們快樂呢?我們要如何選擇正確的目標?

拉哩拉雜的講了那麼多,文章最末的提問就等到下次再分享。    另外也很期待大家在留言區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唷!

我們下次見呀!

1 Nickerson et al. (2003). Zeroing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 A Closer Look at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Goal for Financial Succ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531-536.

2 Lucas et al. (2003). Reexamining Adaptation and the Set Point Model of Happiness: Reactions to Changes in Marital Stat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3), 527-539.

3 Jackson et al. (2014). Psychological changes following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LOS, 9(8): e104552.

4 von Soest et al. (2012). Predictors of cosmetic surgery and its effects 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 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among Norwegian femal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2(3), 617-626.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

5 Levine et al. (2012). Accuracy and artifact: Reexamining the intensity bias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3(4), 584-605.

Facebook:Chieh Kao

Instagram:chiehkao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learn/the-science-of-well-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