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女孩的話題中心❤
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
開啟IG

快樂學:大腦討人厭的四個特質 Part III

1/1

噹噹噹噹!(喔,好想接「Only You」。欸不要鬧),終於來到第四個討人厭的特質了。

還記得上週提到的 #享樂適應性 嗎?其實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大腦擁有享樂適應性這樣的特性—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大腦天生就會適應事物。這特性會擾亂我們對於周遭事物的預測,因為我們會以為自己所追求的快樂的事物會使我們快樂很久,但也許更有害的是,我們不會意識到,若是爛事發生,我們其實不會如預料般那麼容易受到影響。

人們會認為,購置了想要的物品,買了新的iPhone,進入一段新的關係,進了名校,或是得到一份完美的工作後,我們的快樂會一直維持在同一強度,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種錯覺。若是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也許會更快樂。

說到這裡,我們要一起來認識Dan Gilbert和他的夥伴提出的名詞:#影響力偏誤 」(impact bias)。

影響力偏誤 = 在強度和時間長度方面皆傾向錯誤高估未來事件對情感所造成的影響


我們認為,在我們得到某物件或某事物成就的那一刻,我們的感覺會(比實際上的感受)更美好。我們也會以為,這樣美好感受會(比實際所感受到的時間)更長久。我們會以為,這些事件所帶來的情緒/感受會持續下去,且認為事件及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要比實際的時間長得多,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還記得Levine和他的團隊針對考試成績好壞所做的研究嗎?(複習請點擊此處)這篇研究告訴我們,我們會高估自己的情緒,考不好並不會讓我們感覺像想像中的那麼糟糕—我們是會適應糟糕的事的

我們的大腦會錯誤預測面對某事件時的情緒強度,這讓我突然發現了一個盲點。我發現,過去我是在用憂鬱懲罰自己,也許我可能不是那麼悲觀的人。怎麼說呢?還記得從小學開始,每次考試繳卷後,我都會猜想自己的考試成績很悲慘,這樣的預測當然會先讓自己陷入鬱悶之中,不過我卻認為這麼做滿保險的。其中一個防衛機制是,要是真的考不好,我就不會因為預測自己考好而經驗到成績落差而產生的悲傷。另外一個發現則是,我意識到自己考差時可能也不如預期中那麼難過,但我會假設老師和爸媽也許對我有所期待,所以必須深深自責以示對成績負責,而後變相演變成「如果沒有人懲罰我,那我就要用憂鬱來處罰自己」。我以為如此行可以加深我在某件事上而得的教訓。並且我也把上述的模式套入到生活大小事中,包括與人相處、工讀經驗、求職等(仔細想想真的滿可怕的,還好發現惹)。

我們對負面預測的影響力偏誤比想像中的要嚴重得多。來舉個更鮮明的例子好了。如果你經歷了一段慘烈的 #分手 呢?你真心認為你會和某人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但卻結束了這段穩定的關係。你會預測這場災難的強度難以忍受,並認為會這種糟心的感覺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吧?Paul Eastwick和他的夥伴1研究了這個議題。下圖的X軸是分手後經過幾周,Y軸是憂傷的程度。三角形連結而成的線是預測難過的程度,正方形連結的橫槓代表的是實際的心情。分手六週後呢?十週後呢?這篇論文告訴我們,人類傾向錯誤預測自己的感受,並認為自己的感覺會比實際情況糟糕得多,但即使經歷這件悲慘的事,你也比想像中的快樂得多。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之前失敗了很多次,並且有經驗,影響力偏誤是否會下降?答案是否定的2。每次你失敗的時候,你仍然會錯誤地預測下一次你會說:「這次如果我失敗了,我仍然會很沮喪。」我們對於影響力偏見的理解並沒有隨著經驗的增加而提升,這實在有點可惜。

那我們要如何擺脫這微妙的認知偏誤呢?Dan Gilbert和他的夥伴在《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一書中提到了兩個觀念。

一、錨定效應(Focalism)
我們預測某件事的走向時,往往只特別專注在那一件事上,進而忽略生活中其他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就導致了錯誤的預測。在預測自己的快樂程度時,切記也要將其他事物考慮進去。

二、免疫忽視(Immune Neglect)
我們有適應和應對負面事件的傾向。事實上我們是很有彈性的。有時候我們的適應力比想像的要大得多。我們的大腦不喜歡糟糕的感覺,而當我們感覺非常負面時,我們會有很多機制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些。但最瘋狂的是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我們總是忘記自己有多堅強。這樣的認知偏見也很可能導致我們錯誤預測自己到底有多少潛能。

再來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想當年前任毅然決然提出分手後,一開始我感覺痛苦得要命,覺得自己的生命稀巴爛,〔錯誤預測1〕大概也不會有人要跟我在一起了,爆瘦到44公斤不說,還去看了兩次身心科,〔錯誤預測2〕更以為自己會花費好幾年的時間才會復原。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那段時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性格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也找了三兩個可靠的女性友人作為我的支援網,跟神也有了飛躍性的美好關係。總的來說,我確實比自己想像得要來得堅強得多,適應力也比預期來得好。當初的分手事件於我就只是個記憶罷了,不痛不癢,而且,現在也找到好歸宿啦!喔耶!

之後我們要來談談如何克服上述的心理偏見,並提供大家可行的方法。敬請期待呀!祝堅強的各位開工順利!

1 Eastwick et al. (2008). Mispredicting distress 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 Revealing the time course of the affective forecasting err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 800-807.
2 Ayton et al. (2007). Affective forecasting: Why can't people predict their emotions? Thinking & Reasoning, 13, 62-80.

Facebook:Chieh Kao
Instagram:chiehkao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learn/the-science-of-well-being

留言區
Expand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