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曾的社會學筆記:一個穩定的社會自殺率是常態—涂爾幹《自殺論》

1 / 1

大家好我是曾曾,從行銷系畢業之後才開始唸起社會學的女子。因為是自學,我的筆記是由書籍、網路文章資訊彙整,再加上我的觀點和故事撰寫而成,如果有資訊錯誤歡迎指教,讓我有機會更透徹了解這門學問!

說到社會學裡的自殺現象,就不得不提到社會學裡的三大巨頭之一「涂爾幹」,他是法國的社會學家,也是教育社會學開創者。自殺的現象其實不只是在近幾年才被看見,他在1897年的著作《自殺論》裡頭就探討了關於自殺現象的觀察,他蒐集了當時歐洲各國自殺的數據和其他研究學者的資料,進行交叉比對的分析之後,根據自殺者的國籍、地區、自殺時間、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宗教個別分析,最後得出自殺是與社會有連帶的關係。也就是說,社會局勢的變化是能夠直接影響自殺率的!

他首先反駁了自殺者都是因為貧困或是精神異常才做出的行為。無論你的社會階級、教育背景、文化素養或是有沒有精神的疾病都可能自殺,反之,自殺並不會特定發生在某族群或是某個精神狀態中。並且無論景氣如何,自殺率都會上升。指出一個穩定的社會自殺率是常態,也就是說自殺率不會隨著時間而有大幅度的增減。

涂爾幹提出四種自殺的類型:(部分轉引自《社會學理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 

1.利己型(Egoistic):又稱自我中心型、自我本位型
自殺是源自個人孤立於社會之外。它發生在與社會互動、聯繫較少的人身上。例如獨居者或負擔精神壓力的孤獨者的自殺率較高。

2.失範型(Anomic):又稱脫序型、失序型
自殺原因在於個人無法與社會規則協調。事實上是社會的道德無法維持它對個人的支持,社會成員會感到失落,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感。好發在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上升等較大社會波動震盪的時候。

3.利他型(Altruistic):
這類型的自殺者往往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般來說就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可以為了團體利益貢獻自己而做出自殺行為。例如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

4.宿命型(Fatalistic):
當群體中的個人被置於極度受禁錮的情境中,他們感覺到即使付出任何努力也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生命。例如:奴隸的自殺。

有很多事件都可以用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當我在看自殺論相關的資訊時,想到在疫情中人們如何因應心理狀態?有許多國家在這波疫情中不得不採取「限制」人身自由來抗疫。於此同時,社會的動盪和變化悄然而生。無論是產業的型態、人類的社交模式都必須在這個時期與時俱進。包括活動線上的轉型、社交平台的多元發展等等...,又因為時代快速地變遷,涂爾幹的自殺論僅能做出基本的理論模型,自殺的成因會隨著不同的國情、局勢有不一樣的變化。但不得不承認,自殺的現象是社會運作裡的必然。而社會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重要的。因為生命的組成才促成了社會的運作。我們如何面對社會環境的各種挑戰都相互影響著每一個個體。

希望這篇簡單的重點整理分享可以讓大家對社會學多了一點興趣和知識!我也會持續分享我在社會學裡的所見所聞以及我所認知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嘿!謝謝你的收看。對我來說是持續分享的小小支柱!


你好,我是曾曾,曾曾高興見到你!
如果想透過更多管道看關於我的分享,可以直接點擊下方
Podcast:Spotify | Apple |  Google
IG:yuting_630Popdaily創作者計畫MediumFB粉絲團
合作?交流?建議?有話想對我說?這邊請:[email protected]  
#曾曾 #社會學 #涂爾幹 #自殺論

我是廣告,請往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