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開口說「我現在也過得很好。」、「這段關係是否需要繼續,我都沒關係。」的時候,她的心就像我手中的餐前麵包被撕了一大塊。
「是妳先提分手的,不論我怎麼說服。」
「我知道我們還受傷,但我不想放棄關係修復的可能。」
「我現在一個人過得很好。對我來說,妳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就練習分離了。」
「你對我的隱瞞,的確讓我受傷啊。」
「說真的,這段關係是否需要繼續,我都沒關係。」
-------------------------------------------------------------------
Hi,我是 晚期 WanChi ,邀請你到社群和我聊天:)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imwanchi/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anchi.s/
#wanchi在這裡呀#wanchi寫情書#wanchi燉雞湯
-------------------------------------------------------------------
自我破壞(Self-Sabotage)也稱行為失調,你可能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詢問自己、責備自己,有些是很容易覺察的,有些是無意識下的行動。這個機制在短期之內是自我保護機制,提出一些消極且負面的觀點及做法,保護自己的恐懼感與不安。但長遠來看,卻會破壞自己擁有獲得幸福及有意義關係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關係裡,可能會有幾個反應:
• 對合適的、願意的關係不屑一顧,甚至追求膚淺的關係。
• 當事情過於情緒化或是複雜,會選擇遠離伴侶。
• 拖延、逃避,避免交流個人想法和感受。
• 在關係中選擇付出的比需要還多,感覺不值得被愛、幸福。
• 嫉妒、控制、批評或是過度要求的行為。
• 將精力放在關係以外的事情上。
-
一旦受傷了,自我破壞者會逃入自己的樹洞。但藏於樹洞內,反而會傷害自己,讓自己陷入困境。
自我破壞的原因非常複雜,根據研究,這個行為是過去我們面對需要自我調整事件上的方式。可能過去幫助你度過傷痛與寂寞,但當情況改變時,這些方式不見得會是能夠幫助你的方式。而那些事件可能來自童年創傷或是過去不健康的關係。
你知道對別人生氣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以前童年經常被父母忽視,一但生氣、破壞,就會引起父母的關注與興趣。所以很容易陷入這樣的模式,對的,就是追求讓別人對你生氣。
其他的常見原因:
一、逃避衝突:
自我破壞為一種生物學反應,曾經是生存所必需的。逃避是位了避免威脅發起的,包括身體和心理威脅或感知威脅。
二、被忽視或拒絕:
經常被父母拒絕或忽視,會導致自尊心低下或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負面自我認知。這會使我們不由自主破壞關係,避免進一步被拒絕或忽視。
三、過去創傷:
曾經受到任何人,尤其是信任的人傷害,可能會認為這世界不安全,並覺得自己不值得生活中美好一切,導致自我破壞的行為產生。
-
並不需要賦予自我破壞過多正面或負面的解釋,若想降低自我破壞的發生機率,或是「感知」自己,可以再遇到事件後,試看看寫下來感到害怕及悲傷的情況、分析是什麼狀態觸發行為,並試著保持恐懼,感受一下情緒,提醒不跟著負面思考走。
當然也可以和家人與朋友溝通(雖然很赤裸和痛苦),但透過表達情感和情緒,會降低心理負擔。給自己多一些時間信任他人、給可能的關係多些機會。
在關係裡的我們,擁有最私密的一面,透過互動行為觀照自己,說不定能看見不同的自己。
我是晚期,好久不見!期待這些文字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靈感:)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imwanchi/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wanchi.s/